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94 警告

作者:微雨细细
更新时间:2018-11-13 04:08:30
    天启道:“最近突然多了许多弹劾孙承宗的奏折,叫人看了烦心。孙先生辛辛苦苦替朕守着辽东,如果他知道御史向他发难,他这职位坐的能安心吗?朕把国家大事交给你,你得办得让人放心啊。跟内阁说一声,让他们管管都察院这帮乌鸦,谁再乱叫,就让谁去辽东,看他做的如何?”

    魏忠贤心里一咯噔,脸色刷刷变白。上次孙承宗一事发生后,他才意识到手握军权是多么重要。孙承宗在辽东修城挖沟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他的治辽战略也不是没有缺陷。每年耗费国库三四百万两银子,兵不得练,能守不能攻,还要防备努尔哈赤绕道蒙古直攻京城。抓住这个缺陷,他暗地里指使御史上书,操控舆论,想把孙承宗拉下马,难道皇帝知道是他做的?

    他惴惴不安,正想着回话,天启突然回头看着他,道:“还有,皇后若有什么闪失,我可不放过你!”

    雷霆来得委实突然,魏忠贤连反应时间都没有,扑通跪下,哭着大喊道:“皇上,老奴不敢啊。”

    王体乾也着实惊到了,把头低低垂下,一声不敢再坑。

    毕竟心虚,哭了半天一滴眼泪也没掉下。魏忠贤心里只剩下害怕,便平日最擅长的辩白都不会说了。

    天启深知他的德行,一看不由大怒,冷冷道:“敢不敢你自己知道,不要得寸进尺。”说罢,拂袖而去。

    魏忠贤烂泥一样瘫在地上,浑身是一点劲儿都没有了。伺候天启十几年,如此严厉如此狠心的斥责,还真的是第一次。他这几年涨上来的气焰,被皇帝两句话给吓得烟都没了。

    月中,传教士汤若望进宫,给皇帝进献钟表、地球仪、天文历算书籍等物。他是天启三年来到中国,天启四年成功预测了月食,并写了两篇有关月食的研究报告送给中国官员,为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推荐,现供职于钦天监,住在宣武门外的教堂内。那教堂是踏入中国土地的第一位传教士利玛窦所建造。利玛窦在世时,徐光启与他合译了《几何原本》,也在他劝说下加入了天主教,两人是知交好友。去世前,他将这座教堂的居住权交给了徐光启,请他不要转卖,勿改作他用,好好保存。徐光启答应,汤若望来朝后,便送给了他居住。

    汤若望来到中国后,便戴上了方巾,穿起了儒服,学起了北京官话,除了高鼻梁蓝眼睛,与国人并无多大差别。且他博学多才,贯通中西,士大夫多与之结交。去年,他在皇帝任命下,开始在王恭厂督造大炮。第一批大炮已于前些日子完工,共有十门,今日送达皇宫,接受皇帝检验。

    天启邀请皇后一同去看,去教场的路上,张嫣皱眉道:“我始终觉得,让这些人停留在国内不妥,他是抱着传教的目的来的,会不会蛊惑人心?”

    天启正把一件好好的钟表拆得七零八落,闻言笑道:“你跟东林党那帮腐儒越来越像了,封闭自守。我天朝泱泱大国,有什么不能接纳?不能包容?起码他还能为我造大炮呢。”

    张嫣笑了笑,垂目看他手,道:“你又来,见不得完好的东西是吗?”

    天启道:“我把它拆了,就能把它装回来,研究个两三回,我自己就会做了,到时候大力推广,没准我大明家家户户都能挂上这玩意了,谁还稀罕要他进贡?”

    拆了一会儿,他打起呵欠来。

    “怎么,困了吗?”张嫣柔声问。

    他点点头,丢了钟表,身子一歪,躺在张嫣腿上。

    辇车一直在晃动,张嫣怕他掉下去,搂孩子一眼搂住他,道:“大白天的怎么犯困,夜里没睡好吗?”

    天启又点点头,抱住她的腰,埋首在她怀里闭目养神。

    张嫣皱眉道:“怎么最近总睡不好,要不要找御医看看?”

    天启咕哝道:“不用。”顿了顿,又低低道,“没有人陪,当然睡不好。”

    张嫣只做听不懂,笑道:“奇怪,谁还不让人陪你了?”

    天启睁开一只眼睛看她,鼓着嘴不吭声。他这模样太怪,把张嫣逗笑了,笑了一路才停下来。

    到了教场,举目一看,十门大炮一溜摆好,旁边站着负责燃放的内侍。徐光启和汤若望正一门一门地察看。

    天启笑道:“那个声音可是惊天动地,你怕吗?”

    张嫣道:“怕就不跟你来了。”

    天启看她傲得像一只天鹅,不由笑了,道:“走吧,我们过去看看。”徐光启一扫眼见皇帝过来,忙偕同汤若望上前行礼。行礼后见一女子与皇帝并肩而立,装容华贵,便知是皇后了,立即躬身作揖:“礼部侍郎徐光启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徐光启精通天文、算术、农业和军事,不群不党,洁身自好,埋头做实事。魏忠贤对他很有好感,一度想要拉拢。读书人对名节看得重,徐光启没有理睬。这件事张嫣听说过,虽未见面,却存了好印象。

    当下她笑道:“免礼。”

    目光一转,对准汤若望,而他那双清澈的蓝眼睛也在不失礼的情况下,微笑打量着她。张嫣愣住了,原来人的眼睛还会笑的,让人觉得和善、温暖,再一细看,又仿佛看到了深邃浩瀚的星空,一颗心都跟着沉静下来了。

    她这么呆呆地看,天启不能不醋意大发。他并不恼怒,因他第一次见汤若望时,也是如此。不过皇后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他,不能不叫他心里倍感失落。

    汤若望作揖行礼,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从嘴里吐了出来,声调不疾不徐,如淙淙流水,入耳动听。

    张嫣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笑道:“免礼。”

    她忽然对传教士有了好感,对他们所信奉的宗教也产生了好奇。不过这一天主要是检验大炮,他们并没有机会过多交流。

    近处看完,天启带她远远走开,到演武厅观看燃放大炮,这中间的距离足有二里。张嫣远远瞧见,内侍从炮里牵出一条引线,走到很远才放下。

    天启扶住她椅子的把手,凑过去跟她讲:“红夷大炮的威力很强,如果人一手举火,一手拿线,就站在尾端点燃,不被炸死也要被震死。你可以想象当这炮对准鞑子时,他们死得会有多惨烈。”

    张嫣想到那血肉横飞的场景,吸着气说:“陛下,这炮是要送到辽东吗?”

    天启道:“是,九门送往宁远,一门留下来护卫京师。”

    张嫣忙道:“你可别忘了找人教他们怎么燃炮,不然鞑子没炸死,我们的人先阵亡了。”

    天启笑道:“那当然,我已经让孙元化去辽东了。”

    正说着,内侍已点燃引线,不过须臾,一声足以震破耳膜的炮声“轰隆”响起,远处立即浓烟滚滚。张嫣捂住耳朵,一头扎到天启怀里,口中惊叫:“陛下!”

    天启慌忙抱住她,不敢再耽搁,坐上辇回去了。回到宫里,张嫣惨白的脸色才红润回来,捂住心口直喘气。

    天启调笑道:“你不是说不害怕吗?”

    张嫣两眼发亮,难得地激动起来:“这确实是个好东西,辽东有望了。”

    天启摇摇头:“大炮再厉害,也只能用来守城,明君战斗力一年比一年下降,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精锐之师全军覆没,此后就再也没有一支拿得出手的野战军了。”

    张嫣一听,跟着他苦恼起来。转了转眼珠,她道:“陛下,我觉得徐光启有相才,难得的是,他还精通军事。现在辽东有难,内阁也需要这么一位在军事奏折上能给出建议的首辅。”

    天启沉吟着,点了点头。

    下旬无事,天启带她出宫游玩,顺便也拐到汤若望的教堂。

    第一次踏进这陌生的地方,张嫣大感新奇,仰头环视高高的穹顶,看着两边的落地窗,还有教堂里一排一排的座位,以及尽头处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画像,她的心头忽然涌上一种神圣的情怀。

    她将这些描述给汤若望听时,这个平和的神父笑道:“那是因为您心中有信仰。”

    张嫣似有所悟,问道:“神父的信仰是什么?”

    汤若望道:“我把灵魂交给了上帝。”

    “上帝?”张嫣想了想,道,“《尚书》有云,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不知神父所说的上帝与儒教尊崇的上帝是否一样?”

    汤若望赞叹地看着她,笑道:“是一样的,利玛窦神父正是在《尚书》中受到启发,将我们的神译为上帝。”

    说罢,他看向天启,恭敬道:“而你们的天子,正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上帝。”

    来到中国后,最让他感到惊奇的,就是百姓和士大夫对天子的精神崇拜,其心理近乎奴隶,而这个国家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但从他接触来看,他并不觉得皇帝比那些读书人聪明睿智多少,除去身份,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面对帝后,他由衷称赞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一群人,也就是大明帝国的官员,都相当聪明。他道:“你们的秀才,在我的国家称为学士,举人相当于我们的硕士,进士就是我们的博士了,在我们那里,通常三十岁时才能取得,可是我看在这里,很多年纪轻轻的人就出来做官了。”

    张嫣趁机连忙道:“所以《礼记》中说,刑不上士大夫,宋朝即是如此。十年寒窗苦读走到今天,不容易啊。我相信,在你们的国家,这些人都是受到保护和尊重的。”

    天启慢悠悠道:“怪不得人家都说,宋之亡,实亡于讲学。平时静坐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大约就是这些读书人的抱负。”

    张嫣抿唇一笑,向汤若望道:“听说在你们的国家,都是一夫一妻?”

    汤若望笑道:“是这样。”

    张嫣又问:“你们的国王也是如此?”

    汤若望道:“也是如此。”

    张嫣道:“在一个婚姻如此圣洁的国度,其他一切也就不用说了。虽说大明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可在有些方面,确实不如人家呀。”

    她身形一转,生动的大眼睛对准天启,笑问:“你说是不是,陛下?”

    天启认输,连连点头,唇角笑意忍都忍不住。

    作者有话要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