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第四章 沈家的事

作者:沈苔雅
更新时间:2018-11-13 04:10:46
沈榆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了。眉头已经皱起来了,脸蛋也绷得紧紧的,眼神里充满着对唐灿的不满,只是嘴巴还紧紧的闭着。

    唐灿将茶水倒掉,回来准备换新的,沈榆在他倒水之前伸手将水杯用手掌盖住,不让唐灿往里面倒水。

    唐灿呵呵一笑,问道:“不想喝茶吗?”

    沈榆摇摇头,不耐烦的眼神暴露了她的情绪,她口气也有点不善的说:“这里不是茶叶店,我也不是买茶叶的!甭一个劲儿的让我喝茶!有啥事还是爽快点说吧!我这小老百姓的时间都是用了挣钱养家的,没您的闲工夫,费吐沫玩儿!”

    唐灿略微尴尬的笑了下,正想着说什么,有人敲门,之后唐灿就走出去了,在门口和那个敲门的人磨磨唧唧了半天,也不知道谈些什么?

    沈榆坐的屁股疼,在椅子上就有些呆不住了,先是四下瞧瞧,然后眼神儿就落到茶几上那一沓子照片上了。拿起那些照片沈榆又仔细的看了一遍,那上面的黎叔和照片上那些男人们都留着壶盖头,沈榆知道那是那个时代的流行发型,但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了。

    沈榆对照片这类还是特别敏感的,谁让她是记者呢?她一眼就看出这些照片就是摆拍的那种,上面的黎叔拿着放大镜似乎在工作,但是那眼神却不在他的目标物上,有点儿在偷瞧镜头的意思,另外这些照片里还有一姑娘,沈榆琢磨着这姑娘会不会是黎叔的女朋友呢?只是每张不是侧脸就是用手捂着脸,这些照片更像是抢拍的,人家姑娘根本不乐意照的样子。

    还有一张黎叔抓住人家姑娘不让人家走的样子。黎叔笑着,笑得很好看,那姑娘用手捂住半张脸,那手腕上戴着的一只有铃铛的银镯子,让沈榆注了意,她马上抬起左手腕,在她的手腕上也戴着这样带铃铛的银镯子。那是妈妈给她的。

    除了摆拍的工作照,另外有几张是合影,一大群的人挤在那种6寸的黑白照片上,人脸小的都跟蚂蚁似的,根本就瞅不清模样。

    沈榆眼神又落到一张合影上,并且她还觉得最边上的一个被工作帽挡了半个脸的人,有些眼熟,她觉得有些像她的爸爸,尤其大笑的样子,口型和牙齿都和她爸爸相似度极高,甚至嘴角都有一颗肉猴子。

    再细细的看了半天,沈榆怎么看还是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爸爸年轻的时候。但很快她就想到,这根本不可能!她们家就黎叔一个人有出息,恢复高考后就考上大学,离开她们村子。她的爸爸可是沾着泥巴赤着脚的农民,就算以前也在城里呆过,也没离开过他们市里。她还记得爸爸送她去上大学的时候,才生平第一次坐了火车,路上还一个劲儿的好奇那个火车头咋那么大劲儿呢?能拉那么多的车厢!

    人有相似,这并不奇怪,沈榆很快就忽略了这一点。也在这个时候唐灿走进来了,沈榆放下照片,站起身。

    唐灿脸色有些遗憾的对沈榆说:“本来,今天是想请你去见一个人的,可是刚接到消息那个人旧病复发,不能见你了!只能再等几天了。我让人先送你回去,你报社那边,我也会过去说一声,给你放个长假!”

    沈榆本来不乐意。她被糊里糊涂的带来,被那个火爆老头吓得不轻,这会儿他们没说出个一二三来,就直接让她走人,官大也不带这么忽悠人玩儿的吧!但是想到她们总编都对这些人谦卑的要命,她这个小虾米,还敢闹腾啥呢?让她等着,她就等着呗!

    被军车送回家,沈榆见到爸爸妈妈,就说起今天的事儿。说看到黎叔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有一帮军人在找他。沈妈妈本来在院子里端着簸箕簸黄豆,听沈榆说的那些,不知道是不是被吓着了?手就失了准头儿,一簸箕的黄豆扬起来后,就没接到簸箕里,全都扬出去水波似的撒到地上黄乎乎的一片。

    “你这娘们儿,做啥子呢?”原本默不作声的听着沈榆说话的沈爸爸,看到沈妈妈将黄豆都洒地上了,粗声粗气的数落着沈妈妈,磕打磕打烟斗,都没心情抽烟了。

    沈妈妈被数落脸色有些白了,放簸箕在地上,忙不迭的往簸箕里收着地上的黄豆。

    沈榆见妈妈受数落,就笑着说:“土里生土里长得东西还能不沾土吗?再说了,这豆子是要换豆腐的,多点土压点儿称,咱还多换点豆腐呢!”

    沈爸爸撩起眼皮子看了沈榆一眼,没说话站起身走到院子外面去了。沈榆帮沈妈妈将黄豆捡回簸箕里后,就追出院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瞧不见沈爸爸的人影儿了。这也难不住沈榆,她还是知道沈爸爸习惯去哪里。就往她们家房子后面的池塘走去,远远地就看见了沈爸爸蹲在池塘边的柳树下,一口口地吸烟,眼睛呆痴地望着远方。

    沈爸爸总是这样,沈妈妈稍微做错点什么,他就生气的跟什么似的。在沈榆的记忆里爸爸很少和妈妈说话。倒是经常听到妈妈喋喋不休地和爸爸说话。爸爸除了会骂妈妈,别的时候都不理妈妈。他就是那么一个寡言少语的人,还经常的半夜不见人影儿。每次妈妈便去找,大半宿的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她扯着嗓子拉长音儿的“榆儿她爸,榆儿她爸……”的喊着。有几回还将人家的小孩子吓着了,妈妈还要端着半碗小米儿,拿着几个鸡蛋,请村里的老人帮人家小孩叫魂儿。

    沈榆小时候不知道什么,长大了懂事儿了,才给她爸妈的生活下了断语“不幸福”。其实不但他们这家子,农村里很多家庭都是为了成家而成家,可没城里男女因为爱情才结婚的那档子事儿。就算沈榆的家离城里很近,就在城边子上,城里的进步思想还是薰不到这些泥巴里刨食吃的乡下人。

    还是听别人说的,沈榆的爷爷带着沈榆的爸爸和黎叔在城里混过一段日子,也做个小买卖啥的,后来爷爷病倒了,黎叔疯了,她们家在城里熬不下去了,才回到村子来。好歹还有一亩半亩的地,能种粮食饿不死人。三间旧房子修整一下也能住着,这样勉强的生活下来。沈爸爸虽然是打小在村子里长大的人,但是人总是沉默寡言的,也不跟村子里的人来往。全靠着沈妈妈脾气好,啥亏啥不好听的话都能在她这里消受了。慢慢的建立起了好人缘,有什么事儿要是喊邻居,人家也愿意来帮衬着。

    所以村子的人对沈妈妈的评价都比沈爸爸高。有些人还对沈榆说过,沈妈妈也不是一般的人,是识文断字的大学生。

    沈榆回来问妈妈是不是这样的?沈妈妈当时就笑着说,“别听那些人瞎说!我是个孤儿!没父没母的!幸好你爸爸不嫌弃我,这样凑到一起混日子,才能活到现在,要不然早就饿死街头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