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8

作者:麦家
更新时间:2015-03-09 10:00:00
金珍指了指沙发上的作业纸,答非所问地:“我做对了吗?”

      希伊斯:“你还没有回答我问题呢,你是不是女黎黎的后代?”

      金珍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只是麻麻木木地说:“你去问容校长吧,他是我的监护人,我没有父母。”

      金珍这么说的目的本是想避开自己跟女黎黎说不清也不想说的关系,不料希伊斯却由此生出疑虑,盯了一眼金珍,说:“哦,既然这样,我倒要问你,这几次解题你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受人指点的?”

      金珍斩钉截铁地说:“独立的!”

      当天晚上,希伊斯登门会见了小黎黎。金珍见了,以为洋教授一定是因为对他独立答题的怀疑来的。其实,希伊斯在下午刚把疑虑说出口时,就打消了疑虑。因为他想到,如果有人介入答题过程,是校长也好,还是校长女儿也罢,那几道题就不会是那种解法。金珍走后,希伊斯再次把他解答的几道题翻看一下,觉得他解答的方法实在是离奇又叫人暗生佩服,从中既透露出幼稚的东西,又闪烁着强烈的理性和机智。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但与校长谈着谈着,他似乎又找到了可以言说的东西。

      希伊斯说:“感觉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叫他去某个地道里取件东西,地道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到处都是岔路和陷阱,没有照明工具根本不能插足。就是说,要进地道首先要准备好照明工具。这工具是很多的,可以是手电筒,或是油灯和火把,甚至是一盒火柴。可他不知是不知道有这些工具,还是知道了又找不到,反正他没用这些工具,而是用了一面镜子,以非常精妙的角度,把地面上的阳光折射到漆黑的地道里,在地道拐弯的地段,他又利用镜子把光线进行再次折射。就这样,他开始往前走了,靠着逐渐微弱的光亮,避开了一个个陷阱。更神秘的是,每次遇到分岔路口,他似乎冥冥地有种通灵的本领,总是能够凭直觉选择正确的路线前行。”

      共事快10年,小黎黎还从没见希伊斯这么夸奖过一个人。让希伊斯在数学上肯定谁无疑是困难的,现在他对金珍毫无保留甚至不乏激情的褒扬,使小黎黎感到陌生又惊喜。他想,我是第一个发现孩子惊人的数学天赋的,你希伊斯是第二个,只不过是在证明我。当然,还有什么比希伊斯的证明更确凿无疑的?两个人谈兴越来越好。

      但是,谈到孩子以后的教学安排,两人却出现明显分歧。希伊斯认为,这个孩子其实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数学能力和机智,完全可以免修许多基础课程,建议他跳级,甚至可以直接安排他作毕业论文。

      这就又触及小黎黎的不愿了。

      我们知道,金珍待人过分冷淡,喜欢离群独处,是一个社交智商低下的孩子。这是他性格中的弱点,也是他命运中的陷阱,老人一直在作弥补的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金珍社交上的无能和懦弱,以及对他人莫名的敌意,更适合让他与年龄小的人在一起生活,这样对他是一种放松。而现在他在班上已经年龄最小,老人觉得孩子现在跟同龄人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极限,再不能把他往更大的人群里塞了,否则对他性格养成更不利。不过,这一点小黎黎今天不想提起,因为不好说的,太复杂了,还牵涉到孩子的隐私。他只是这样对洋教授的建议表示了异议:

      “中国有句老话,叫百炼成钢。金珍这孩子天资是聪明了些,但知识储备是虚弱的,你刚才也说到,通常的照明工具有那么多,可以信手拈来,他偏偏不用,舍近求远。我想他这不是有意为之的,而是迫不得已,是穷则思变。能够思变出一面镜子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他今后把才华都用在这方面,去发现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的工具上,虽然可以一时满足人的猎奇心,但真实的意义有多大呢?所以,因人施教,对金珍我想当务之急还是要多学习,多了解已知的领域。只有在充分掌握已知的基础上,才能探求真正有意义的无知。听说你前年回国带回来不少弥足珍贵的书籍,我前次去你那儿,本想借阅一两册的,却见书架上贴着借阅事宜免开尊口的告示,只好作罢。现在我想,如果可以例外的话,你不妨对金珍例外一下,这对他或许是最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这又说到希伊斯的不愿了。

      事实上,很多人知道,那几年数学系有两怪之说,一怪是女教授容因易(容先生),把几封信当个丈夫看,守着信拒绝了所有人的情;二怪是洋教授希伊斯,把几橱子书当个老婆管,除了自己不准第二人碰。这就是说,小黎黎当时话是那么说,但希伊斯会不会那么做,心里是没作指望的――因为被言中的可能是小而又小的,在数学上是要用小数点来表示的,而且还要被四舍五入舍掉。舍就是忽略不计,就是有变成了没有。

      正因此,有天晚上,当金珍在饭桌上偶然谈起希伊斯已经借给他两册书,并许诺以后他可以借阅任何书的事情时,小黎黎突然觉得心里响亮地咯噔一下,感觉是遥遥领先的自己其实早在希伊斯之后。这件事让小黎黎最清楚不过地看见了金珍在希伊斯心目中的真实地位,那是无人能比的。就是说,对金珍的赏识和期待,他希伊斯其实已远远走在小黎黎之前,走出了他的想像和愿望。

     ・9・

    第二篇 承

      七

      所谓两怪之说,容先生的怪有点悲壮,所以令人起敬,希伊斯的怪是把鸡毛当令箭,因此叫人非议。通常,引人非议的东西往往更易流传,所以,两大怪相比,希伊斯的怪要比容先生的怪传播得更充分,几乎是众人皆知。因为不借书是众人皆知,所以借书也成了众所周知。这是名人名事效应,数理学上叫质能连动。然后,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希伊斯独独对金珍这么好?好得连他的女人都可以碰。所谓赏识和寄望只是众说法中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比较友好的说法,声势不大。声势大的是另一种说法,说洋教授是想剽窃金珍的才华呢。

      对此,容先生在访谈中也提到了――

      【容先生访谈实录】

      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寒假希伊斯是回欧洲过的,当时天很冷,恐怕欧洲的天更冷,为此他连家眷都没带,是只身走的。回来时,父亲动用了校方仅有的一辆福特小汽车,安排我去码头接。到码头一见希伊斯,我傻了,他坐在一只比棺材小不了多少的大木箱上,箱子上写满了N大学林・希伊斯和书籍的中英两种文字,箱子的体积和重量都不是小汽车可以对付得了的。后来,我不得不临时喊了辆双轮板车,雇了四个壮力,才把它弄回学校。在路上,我问希伊斯怎么大老远带这么多书回来,他兴致勃勃地说:

      “我带回来了一个研究课题,没这些书不行。”

      原来希伊斯这次回欧洲,为自己这些年学术上的碌碌无为深感失落,受了刺激,也受了启发,带回来了一个宏大的科研计划,决定要研究人的大脑内部结构。现在我们讲人工智能似乎一点也不新奇,都知道,但当时人类第一台计算机才诞生不久①,他就敏感这一点,应该说意识是相当超前的。与他宏大的科研计划相比,他带的书又似乎是少了,恕不外借也就不难理解了。

      问题是他单独对珍弟网开一面,人们就乱想开了,加上当时在数学系传珍弟的一些神神乎乎的说法,什么两个星期抵四年啊,什么希伊斯为此汗颜啊等等,不解实情的人就说洋教授是想利用珍弟的才智为自己搞研究。你知道,这种说法是最容易在校园里盛传开来的,因为是揭人的短嘛,说的人痛快,听的人过瘾,就是这样的。我听了,还曾为此专门问过珍弟,他矢口否认。后来我父亲又问他,他也说是没有的事。

      父亲说,听说你现在下午都在他那儿,是不是?

      珍弟说,是。

      父亲问,那你在那儿干吗?

      珍弟说,有时候看书,有时候下棋。

      珍弟说得很肯定,但我们总想无风不起浪,担心他没说实话。毕竟他才16岁,对人世间的复杂了解不深,被蒙骗的可能不是没有。为此,我还专门找借口去希伊斯那儿侦察过几次,去了几次都看他们确实在下棋,是国际象棋。珍弟在家里也经常下棋,跟我父亲是下围棋,下得挺好的,两人基本上旗鼓相当,可以一博;跟我母亲下的是跳子棋,那纯粹是陪母亲散心而已。看他们下国际象棋,我想那就是希伊斯在陪他散心了,因为谁都知道希伊斯的国际象棋是大师级的。

      事实也是这样。

      据珍弟自己说,他跟希伊斯下过各种棋,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包括军棋都下。但除了军棋能偶尔赢他外,其他的从没有赢过。珍弟说,希伊斯的任何棋术都是无人能敌的,军棋他之所以能偶尔会输,是因为军棋并不完全靠棋艺的高低决定输赢,军棋的胜负机关少说有一半是藏在运气里的。相比之下,跳子棋的棋术虽然比军棋要简单得多,却比军棋还要考人棋艺,因为它运气的含量相对要少。珍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军棋甚至都不能算一种棋,起码不是成人棋。

      你也许要问,既然珍弟下棋远远不是希伊斯的对手,那希伊斯为什么还愿意跟他没完没了地下?

      是这样的,作为游戏,任何棋要学会都是不难的,比学手艺要容易,要好上手。难的是上手以后,它跟手艺完全不一样,手艺是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的,棋艺是越熟越复杂。因为,熟了,掌握的套路多了,棋路的变化也就多了,像走迷宫一样,入口总是简单的,但越往里走岔路越多,面临的选择就越多。这是复杂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你想像一下,如果同时有两人对抗着走(迷宫),你走自己的路又想堵他的路,他也是这样,边走边堵,事情就会变得复杂又复杂了。下棋就是这样,出招拆招,拆招应招,明的暗的,近的远的,云里雾里的。一般说来,谁掌握的套路多,变化的余地大,生发出来的云雾就多,云雾缭绕,真假难辨,他胜数的可能就大。要想下好棋,不熟悉套路上的东西是不行的,但光靠套路也是不行的。因为既然已成套路,它就不是某个人的特有。

      什么叫套路?

      套路就好比野地里已经被践踏出的路,一方面它肯定是通往某处的捷径,另一方面它又肯定不专属于某人,你可以走,别人也可以走。换言之,套路就像常规武器,对付没武器的人,它可以三下五除二快速地把你干掉。但如果双方都配有同样精良的常规武器设备,你布上地雷,他用探雷器一探,绕过去了,布了也是白布;你出动飞机,他雷达上清清楚楚的,在空中就把你拦截了。这个时候,有秘密武器往往是输赢取决的关键。棋盘上的秘密武器。

      希伊斯为什么愿意跟珍弟下棋,就因为珍弟身上藏有秘密武器,经常凭空杀出莫名的奇招、怪招、偏招,感觉是你在地上走,他却在地下挖了一条秘密的通道也在往彼岸走,弄得你糊里糊涂,险象环生。但由于珍弟下棋时间短,经验少,套路上的东西了解不深,最后常常被你的常规武器击得晕头转向。换句话说,由于他不精通套路,你的有些套路对他说也成了秘密的暗道。但你的秘密暗道毕竟是经过千万人践踏过的,可靠度、科学性、畅通性肯定要比他临时拓荒出来的羊肠小道更精到,所以最后他难免要败在你手下。

      希伊斯曾亲口跟我这么说过,说金珍输他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经验上,套路上,技战术上。希伊斯说:我从四岁开始下各种棋,日积月累,对各种棋类的套路上的东西早已了如指掌,所以金珍要赢我肯定是困难的。事实上,我的周围也没谁能在下棋上赢我,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棋桌上我绝对是个天才,加上我长时间积累的几乎完美的技战术,金珍要不专心修炼几年,想赢我恐怕是不可能的。但跟他对垒,我常有被陌生的惊险擦亮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我愿意跟他下。

      就是这样的。

      下棋。

      下棋!

      因为下棋,珍弟和希伊斯的友情与日俱增,两人很快超越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变得像朋友一样经常在一起散步、吃饭;因为下棋,珍弟在家的时间与日递减,以前,到了寒暑假里,他经常足不出户,以致我母亲常常要赶他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然而,这年寒假,珍弟白天几乎很少呆在家里,开始我们以为他肯定是在跟希伊斯下棋,后来才知不是的。准确地说,不是在下棋,而是在做棋!

      你简直想不到,他们自己发明了一种棋,珍弟管它叫数学棋。我后来经常看他们下这种棋,很怪的,棋盘跟一张书桌差不多大,上面分别有井字格和米字格两大阵营。棋子是用麻将牌替代的,总共分四路,双方各占两路,分别放在自己一方井字格和米字格里。其中井字格里的棋子是有固定阵容的,像中国象棋一样,每只棋子都有特定的位置,而米字格里的棋子可以随便放置,而且还必须由对方来放置。对方在放置中将充分考虑自己的战略意图,就是说这些棋子在开局之前是为对方效力的,只有开局之后才属你管辖、调动,调动的目的当然要尽早地化敌为友,越早越好。下棋中,同一只棋子可以在井字格里和米字格里来往进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彼此进出的通道越畅通,你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是互为进出的条件极其苛刻,需要精心策划、布局。同时,某只棋子一旦获准进入另外的字格里,它的走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