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108

作者:锦衣夜行
更新时间:2016-12-03 10:18:37
也是不会出面的,他对自己这个太学生的身份看重的很,牵头来打官司的是杨羽,杨家那些人被轰出大堂后就聚到他跟前儿来,七嘴八舌地问道:“怎么回事,不是都宣判了吗?”

      杨羽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迟疑道:“或许后续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宣判,而府尹大人确有要事吧,你们也知道,应天府尹可不是小州小县的主官,每天事务繁杂的很。”

      又有人道:“那咱们怎么办?要不……回去等信儿?或者请老爷子再打听打听……”

      二厅待客之处,徐增寿蛮无聊地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手里摇着他那赤红珊瑚柄的马鞭,王洪睿一进屋,便是一个长揖到地:“哎呀呀,小公爷,下官公务缠身,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徐增寿现如今是左都督,正一品的京官,应天府尹是正四品的京官,王洪睿这下官还真是货真价实的下官,不过徐增寿并未袭爵,他却唤他小公爷,这称呼上很有学问,显得更亲近,也更尊敬些。

      “小公爷请坐,小公爷喝茶。”

      王洪睿把徐增寿让到桌前,弯着腰,陪着笑,把斟好的茶水又往他面前推了推,小心翼翼地道:“小公爷方才说……到下官府上找个……叫杨旭的人?”

      他偷偷一瞟徐增寿的脸色,又道:“下官冒昧地问一句,不知此人,与小公爷是什么关系呀?”

      PS:呔!站住,还没投票,你往哪走?

    第128章 风波起

      徐增寿大大咧咧地道:“喔,杨旭是我的朋友,我和九江约他去游莫愁湖的,结果送信的人却扑了空,一问才知道,人被你请来了 ,我就来瞧瞧,到底出了什么事呀?哦,如果事涉机密,不便透露,我不会让你王大人为难的……”

      王洪睿迟疑道:“这个……小公爷可知道他和他杨氏家族之间……”

      “喔,原来为了这事呀!”

      徐增寿恍然大悟,笑道:“知道,知道,杨家那些狗皮倒灶的破事,我徐三咯知一二。好象从他爹那时候起,和家族就有些不痛快,我就跟他说,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啦,亡者已矣,别计较了,那些鼠辈能有甚么大出息?不如把他们当今屁,放了算了,好说歹说的,这小子总算答应我不计较那些阵年旧事了。

      可谁知道,这次他一回家,发现房子被人当了猪圈,老娘的灵位也被扫到了墙角,一下子就炸了毛,还好,他还懂得克制,也就是把圈进他们家的这些猫猫狗狗都砍了,没有一怒杀人,怎么?这事还捅到你王大人这儿了?江宁县是干什么吃的,你王大人坐镇中抠,日理万机,还有闲空管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鸡毛蒜皮么?”王府尹笑得有点苦:“小公爷可知道,本朝律令,擅杀耕牛者有大罪呀……”

      “有这回事吗?”

      徐增寿一双牛眼瞪得老大:“我不知道啊,我哪知道啊?你看我,像是认得五谷的人吗?牛肉我就吃过耕犁可没扶过。没关系,没关系,我是五军都督府的官儿无权干涉民政事宜的,俗话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案该当如何了结,那是你王大人的事,本官不便置辞。”

      徐增寿说着,便站起身道:“得了,既然他还摊上了这事,那我得避避嫌疑了,这就走,你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等这案子了了,我再约他去钓鱼。”

      徐增寿说完,起身就往外走,王洪睿有点发懵,案子了了再约他去钓鱼?那我要是打他一百大板,打得他屁股开花养上三个月伤,又或者把他流放三千里……

      眼见徐增寿头也不回,已经快走到前厅去了,王洪睿急忙高喊一声:“小公爷留步!”说完一提袍裙,一溜小跑儿地追了上去。

      “小公爷,小公爷,您慢一些。”

      王洪睿陪笑道:“原来其中还有这许多多缘由,下官一时莽撞,竟然没有了解清楚。如此说来此案下官还当仔细斟酌,若非小公爷提醒,下官几乎办了冤假错案,坏了一世的名声,小公爷,下官得多谢你呀。”

      徐增寿站住脚步,惊讶道:“什么?王大人你还没有将案情经过了解清况,就要仓促判决了么?这可不像你王大人,王大人一向精明强干,怎会如此冒失?”

      王洪睿苦笑道:“实不相瞒下官此前,曹听太常寺卿黄子澄黄大人提过此案黄大人道德文章,天下闻名出得他口,下官自无不信之力,所以便未再作详查。”

      “黄子澄?”

      徐增寿听了也是暗暗一蹙眉:“原来这杨旭的对头背后的靠山是黄子澄,他是皇太孙的老师,这事可有点儿棘手。”

      王洪睿窥着他的脸色,说道:“是啊,黄大人兼着国子监的博士,他有一个得意门生,就是杨家的子弟,想必黄大人也是偏听偏信,误信了这个弟子的说法吧。如今听小公爷所言,其中还另有隐情,这案子可就不能轻率宣判了。下官打算,先着这杨旭回家,给他们双方十天时间搜罗人证物证,然后重审,小公爷以为如何?”

      徐增寿目光与他微微一碰,豁然大笑起来:“哈哈”徐某一介武人,哪里憧得文治之事,这事儿王大人觉着怎么妥当,那就怎么办吧。我还有事,这就告辞了。”

      王洪睿徵徵一笑,长搏道:“小公爷慢走……”

      一个长揖到地,再慢慢地挺起身来时,徐增寿已走得不知去向了。

      王洪睿淡淡一笑,招手唤过一个衙役,吩咐道:“把杨旭放了,叫他们原告被告各自搜等人证物证,十天之后,本府再审。”

      那衙差答应一声,连忙去了,王洪睿摘下乌纱帽,掸了掸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悠然唱道:“本是个钓鳖人,到做了扶犁叟;笑英布、彭巍、韩侯。我如今紧抄定两只拿云手,再不出麻袍柚……”

      王府尹一边唱,一边摇摇摆摆地走回厅里去了。

      徐增寿走出应天府,站在阶下蹙眉思索片刻,便翻身上马道:“走,去皇宫!”

      方才王洪睿那老狐狸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这案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两个大人物都掺和“四又刃,凹进来了,一个是当今皇太孙的老师,未来的帝师,朝廷上必然的股肱重臣;一个是你中山王府,大明功臣第一世家乙一个是文官集团的代表,一个是勋戚功臣集团的代表,我都惹不起。

      今天的官司我已经给你徐小公爷面子了,黄大人那边马上就能知道结果,到时候对不住了,我得把你这尊神搬出来挡灾,你们两位大神去掐架吧,十天功夫你们总能决出个胜负吧?谁胜了,我这土地爷就听谁的。小弟人微言轻,混口饭吃不易,您徐小公爷是明白人,多多体谅。

      这件事中山王府既然插手了,就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否则他还能挺起胸膛么?所以徐增寿只是略略一凛,立即奔向了皇宫。

      乾清宫内,朱元璋祖孙正在叙话。

      以淮右一介布衣驱除鞑虏,重建汉人天下的朱元璋,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曾经昂藏伟岸的身躯已经有些佝偻,曾经浓黑茂密的头发,已变得雪白而稀疏,原本不算俊俏却阳刚气十足的面庞,如今已像数九寒冬的蜡梅枝干,皱纹深刻而纠结。

      唯有气势,一种久居上位颐养而成的气势,哪怕他只是半坐半躺地靠在床上,不曾向你看上一眼,也会今你望而生畏尽管他此刻一脸的慈祥,因为他正望着他最孝牺的孙子。

      朱元璋和皇太孙朱允都穿着一身梨花白的便服,只在领角袖口,绣着金丝的云纹花边,头上也只挽了发髫,横插一簪。受一向节俭且喜欢素雅的朱元璋影响大明宫室无论男女,皆喜素椎的服饰装扮,因此除了皇室正式而隆重的场合,后宫之中的服饰装粉素来崇尚简雅自然。

      朱元璋正在同皇孙讲解施政之道、为君之道,自从他感觉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身体每况愈下之后,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朱允了,一些可以放手的东西,他都交给朱允坟去办随后再同他探讨其中的对错得失,一旦发生什么难办的事情,处理之后也都同孙儿逐一分析,讲解自己这么处理的原因,都考虑到了都些方面。

      祖孙二人正在乾清宫东暖阁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徐增寿报名请进。他是皇宫的常客,且不说朱元璋和徐达和交之厚,这对君臣还是儿女亲家,徐辉祖、徐增寿和当今皇太孙交情也很好,因此宫庭里面对徐家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不可逾越的禁地。

      朱元璋正讲得累了听说徐增寿来了,侦道:“叫他进来吧。”

      徐增寿进了暖阁立即向皇帝、皇太孙大礼参拜,向朱元璋问安。朱元璋招了抬手,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和煦的笑意:“增寿啊,起来吧,你这小子轻浪浮行,可比不得你大哥老实,若有好玩的东西,你会想起朕来才怪,呵呵,今天怎么进宫来了,无事可做了么?”

      徐增寿缩了缩胖子,涎着脸笑:“皇上明鉴万里,臣今日本来约了九江还有文轩去游莫愁湖的,文轩吃了官司来不了,这局就散了。臣无处可去,就转您到这儿来了。”

      朱元璋道:“景隆那孩子,也是个贪玩的主儿。唔……,这文轩,又是都位功臣勋戚家的子孙呀?吃了什么官司?”

      徐增寿一拍额头道:“呀,是臣糊涂了,皇上您不认得他的,他只是一今生员,并非勋戚功臣家子孙,只因与小臣任情相投,所以成为朋友。说起他这官司,那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了几头猪几头牛,官司都打到应天府去了。”

      “喔?”朱元璋深深地望了徐增寿一眼,那双老眼虽然浑浊,徐增寿却有种被他一眼洞悉的感觉,不禁有点心虚地低下目光,朱元璋笑了笑,说道:“民间无小事,应天府尹亲询此案,那是本份。增寿啊,朕正有些闲闷,这事儿,你说来听听……”

      一见他动作,皇太孙朱允坟连忙站起,小心翼翼地托着祖父的脊背,把靠枕给他揶了揶,让他势服地躺下。

      徐增寿道:“是,那臣就当一个乐子,给皇上说说,给您老人家解解闷儿。”

      此时,黄子澄正在翰林院与一班文去们正在吟诗作画,忽地接到王洪睿送来的消息,一听中山王府居然插手此萦,黄子澄不由大吃一惊,要他对抗中山王府?再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要不是他和王洪睿一向和交甚笃,恐怕人家直接就改判杨旭无罪了,如今肯为他拖上十天,这个交情已是厚得不能再厚了。

      老黄的犟劲儿也上来了,仔细想想,他最大的依仗只有皇太孙,也只有皇太孙出面,中山王府才会有所顾忌,因此黄子澄立即坐了官轿,直奔皇宫而来,此刻刚到东华门。

    第129章 太祖教孙

      徐增寿把杨旭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虽然在朱元璋面前,他不敢太过放肆,仍然刻意地描述了一下杨旭当时如何愤怒,以及屠尽所有鸡犬的场面,朱允听罢振衣而起,气得满面绯红,大声喝道:“侵占他人祖宅,当作羊圈马棚;弃人亡母灵位,任由鸡鸭涂污,当真是可忍孰不可忍!杀得好,就算杀人也不为过,只杀一群鸡犬,他杨氏族人还好意思打官司告状,真是刁顽不可教也!”

      朱元璋不动声色,只是瞟了眼孙儿,缓缓问道:“孙儿以为,这杨旭所为,当得?”

      “当得,自然当得!”

      朱允亢声道:“孝是仁义之首、百善之先,自古孝子孝女为报祖父母、父母之仇杀人,朝廷向以恩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自秦汉以来,朝廷莫不以孝治天下,敬天、孝祖、敬德、保民,百姓方能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外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朝廷上则忠于君王,报效国家……”

      朱允倒不是假惺惺的作戏,只为取悦皇祖父。他自幼受儒家教育,确实很重孝道,虽然其中有少许作秀的成份,因为他能竞争得到这个皇位继承权,就因为他的孝道。

      按道理讲,朱允并不是嫡子嫡孙,而是嫡子庶长孙,所以他本来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太子朱标一共生了五个儿子,皇太子妃是郑国公常遇春的长女。这位常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八岁早夭,次子朱允,这是嫡长子嫡次孙,第一顺位继承人。按照传统礼制,继承人的顺序是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孙嫡次子,所以真正的继承人法位顺序,朱允应该排在他二哥朱允的前面。

      但是朱允当时太小,才学有限,表现过于平庸,朱元璋自己当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不能不考虑主少国疑的问题。再说朱允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升是他二舅,一旦这个年纪小,才干又平庸的孙子做了皇帝,天知道会出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所以几乎未做任何考虑,朱允就被他否决了。

      这时候,在朱标过世时悲痛欲绝表现殊异的孝顺孙子朱允就进入了这个迟暮老人的视线。

      父亲死了,朱允当然伤心,但是弄得形销骨立,三日不食几乎气绝,这就孝顺的有点过火了。朱标是皇太子,国事忙碌的很,而且还不只他一个儿子,他又是庶子,要说朱标和他有多长的时间在一起,感情深厚得多么无以复加,以致老爸死了,他恨不得追随于地下,那就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