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24

作者:锦衣夜行
更新时间:2016-12-03 10:18:37
见皇帝的事情,朱棣龙颜大悦,立即吩咐宣日本国使节上殿。

     祖阿丶肥富上殿见驾,宣读国书:……日本国王源道义上书上明皇帝陛下:天启大明,万邦悉被光贲;海无惊浪,中国兹占太平。凡在率滨,孰不惟赖。钦惟大明皇帝陛下,四圣传业,三边九安,勋华继体,从昔所希。日本国开辟以来,无不通聘问于上邦,今贡节不入,固缘敝茂多虞:行李往来,愿复治朝旧典。是以谨使祖阿、肥富,仰视国光,伏献方物。臣源道义诚惶诫恐,顿首谨言。”

      日本国谨献的礼物在祖阿所携礼物之上,由肥富又带来一些,合在一处,共计金千两、银万两、马十匹、硫黄一万斤、玛瑙大小二十块、刀壹百把、枪一百把、扇一百批……”等等以下,自然不必搬上金殿,只将礼单呈上即可。

      朱棣使人接收,温言抚慰,接见礼毕,由礼部官员引着他们退出大殿,夏浔立即上前再奏:“皇上,臣请旨刺偻时,曾对皇上言道,欲毕全功于一役,必决战于日本本土,犁庭扫穴、断其根本。今日本国王已答应我天朝水师赴日共同剿匪,臣向皇上请旨赴日,以求全功。”

      夏浔顿了一顿,又道:”今偻寇大部,见我沿海陈兵以待,无机可乘,已然退回本土,这是聚而歼之的好机会。臣去日本,海路难行,首尾不能兼顾,为恐偻寇狗急跳墙,流窜沿海,再度荼毒我大明百姓。

      沿海需有干将镇守。臣请辞五省剁偻总督一职,另举荐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陈暄,辖领沿海诸省诸卫,协同作战,恳请皇上恩准!”

      昨天郑和回到宫中,朱棣就知道夏浔要辞去剿偻总督一职了,朱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准!

      朱棣确实同乃父朱元韩同一性格,喜欢斗,喜欢针锋相对。

      他决定了的事,看准了的人,那就是他的逆鳞,你越想碰,他越要保护。

      夏浔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引势利享、推波助澜,推动更多人弹劾自己,其结果就是铺天盖地的弹劾只能让朱棣逆反心理加重,对他派出去的人,表现出更强势的支持和维护。

      不过过了一夜,怒气消了,反过来再一想,他觉得夏浔的决定也有他的道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夏浔一旦去了日本,再让他统率五省军队,指挥上根本无法兼顾,所以已然有些意动,此时听见夏浔主动请辞,他便轻轻点了点头,说道:“准奏,着即免去杨旭五省剁偻总督一职,领出使日本国钦差一职,兼巢湖、福州、双屿远洋舰队之统帅。由陈暄出镇淅东,节制五各,直至杨旭自日本归来。

      “臣领旨,谢恩!”

      陈暄出班,与夏浔同时下拜领旨,偷偷瞟一眼夏浔,满怀感激。

      丘福站在武臣班首,沉着脸一言不发。他们费尽心思,发动人马进行弹劾,就是想把夏浔搞下来,结果夏浔只一招以退为进,轻轻卸下差使,荣宠不减,反把这兵权交到了与徐老三关系最好的陈暄手里,这一来五军都督府继徐景昌之后,又要被他挖走一员大将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就是丘福此刻的感觉。

      早朝议事已毕,朱棣瞟了夏浔一眼,说道:“杨旭留下,陪联用膳。退朝!”

      朝臣们又是一阵骚动,熟朋友都互相递着眼色:“看见了吧?皇上要留人问话,用得着朝堂上公开说么,皇上这是摞话给咱们听呢,辅国公,扳不倒!”

      群臣徐徐退出,朱高煦一派的官员走出去的时候,都黑着脸色。

      还是那间光线昏暗的厅堂,坐在那儿的人微微佝偻着身子,咳得更厉害了,看样子,他是生了病,身子一直不大好。

      “老爷,您的病……”

      匆匆从外边走进来的人见他咳得厉害,不禁担忧地道。

      那人摆了摆手,带着痰音喘了一阵,嘶哑着嗓子问道:“有什么消息?”

      来人把今日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那人沉默片刻,低低地笑了起来:“这个杨旭,越来越难对付了。专务总督,事毕复名,他这军权早晚都要交的,如今借着剿偻未了,主动交出兵权,那这兵权交给谁,他的话,皇上就得听,再说,皇上正为他主动请辞而心生歉疚呢。”

      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地道:“到了他今时今地这种地位,个人权位已升无可升,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自己掼取多少权力,自己能爬多高,而是他能拥有为他所用的人,随他的意志而动。丘福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成全了他呀。”

      “老爷有些陷入魔障了,只知说人,不知说己,丘福如此,咱们……何尝不是如此?”

      站在对面那人暗暗寻思着,忍不住说道:“老侯爷也知道这件事了,他……让我给老爷捎句话……”

      “什么?”

    第528章 周旋

    谨身殿里,朱棣殷殷嘱咐道!,L隋征高丽丶元伐东瀛,都是铩羽而归,反因那弹丸之地,耗尽国力,埋下亡国之内。此去,虽是刺匪,且有日本官兵之助,终究是一桩险事,你要再三小心!”

      夏浔道:“皇上放心,臣此去,必定谋而后动,事若不济,也要全身而返,永乐新朝甫立,宜当求稳,稳中求进,臣是不会让我大明陷身泥淖的。”

      朱林赞许地点了点头,夏浔又道:”有关中日贸易,才是维持两国长久发展、消灭偻寇根源的办法。一旦重开海市,我大明不是坐而受之,也当遣人持勘合与日贸易,臣以为,在一些物资上,可以放宽条件,只不过当然得要他们付出相应的代价才成。”

      朱棣瞟了他一眼,问道:“你的意思是说?”

      夏浔道:“比如说……铜钱,这是严禁出口的,而日本铸钱的本事差得很,所铸铜钱动辄损裂,所以全用我大明货币流通,如果禁止出口……”

      朱棣立即摇头道:“文轩,这一点没得商量,钱是交易工具、养命之源,我大明自己尚且不敷支用,只得以钞代币,难道还要把铜钱惠之于人么?”

      夏浔微笑道:“这就走了,交易者,互通有无。然而自己也嫌不足的东西,谁会拿去卖与外人呢?然则却有几点,县上可尊想过么?”

      “什么?”

      “我大明的铜钱、金银都比较短缺,自己也是不敷使用的。

      而钞,是金银和铜钱的替代之物。可这钞发行无序,且无实际价值,一旦战乱动荡、天灾人祸,便迅速贬值,甚至一文不值,原本家财万贯者,倾刻一无所有,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乱之源?

      以钞代钱,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足够的金银和铜,朝廷就不会采用这个办法了。唐宋以来,常有为了铜钱,灭佛毁寺,取铜铸钱的,可是相对于偌大的天下,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据臣所知,日本多金银铜矿,他们需要铜钱,为什么不叫他们拿原矿或者冶炼出来的金属来换呢?

      咱们取其矿石或银铜金属,用以铸造铜钱,这总要收取好处的吧?咱们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铜材的困窘了,而为他们铸造的铜钱返运日本,他们购买我大明货物还得流通回来。日本需要铜钱,就拿金银铜铁来换,这叫再加工,他们干挖矿、冶炼的粗活,咱们做些细致技巧的活儿,最后依旧是咱们受惠,何乐而不为呢?”

      夏浔仔细想过纸币的优劣,在那个时代,发行纸币的弊端多于它的优点,而要改革它,需要涉及的方面太多了,而且旷日持久,同时它的发行最终仍要取决于金银等贵金属的储量,想一口吃个胖子那就成了大跃进了,眼下这个阶段,是储积资本的阶段,当财富的储藏和工商业的发展达到相应的条件,自然会有种种变化。

      夏浔可不想当王莽,干些太超前的事,何况他也没有王莽那么大的权力。明初的宝钞是以政权用法律为保障,强制推行的,后来崩溃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它在现阶段是不适合的产物,既然是因为金银和铜材太少,不得已而推行宝钞,夏浔想的就是扩大这些金属的来源。

      其实大明也不是没有铜矿,不过现在勘刻出来的矿山太少,夏浔可不懂勘刻,再者能从外面运进来,自己的就让它在地下多埋一些年,留给子孙后代去使用岂不更好?

      若换作以前的朱棣,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近来由于开海、禁海这方面的奏章太多,不可避免要谈到经济,而官员中却也不乏精通径济的有识之士,纷纷灌输之下,朱棣于经济一道也有一些见识了,听了夏浔的话不觉意动,他迟疑片刻道:“这样一来,好处尽为我大明所得,日本国王会答应么?”

      夏浔笑道:“还是那句话:互通有无。若是他们自己能用之得法,也不会有求于我大明了,既然他们自己空守宝山却如废铁一堆,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现在可是他们有求于我们。再者,我们还可以用些手段,比如,特意制些铸模,专为他们铸造标有日本国王源道义一类名号的日本铜钱,皇上以为,源道义会不会欣然应允呢?”

      朱棣点点头道:“好,就依你的去做。这些时日,围绕剁偻一事,沉渣泛起,百官奏疏,谈起许多事情,其中就有开海通商的谏议,你对此有何看法?”

      夏浔自己并不主动提起,背后却费尽了力气,等的就是朱棣这句话,一听他问,却故意做出淡定模样,说道:“这些时日在沿海刺偻,对这些方面的事,臣也略知一二,臣觉得,如果开海,可以宣扬教化,扬我国威,同时南洋地广人少,因为四季如春,食物非常丰富,需要的时候,亦可我为中原之补充。”

      夏浔谦逊地笑了笑,说道:“臣对这些所知有限,皇上面前不敢妄言,朝中尽多才学之士,皇上可以广开言路,兼收并蓄,再做圣裁!”

      干的事情越多,越容易出错,夏浔可没忘记自己还有许多政敌;再者,在朱棣面前,也不能包揽一切,什么事儿都叫你干了,尽管他背后可以做许多事,却不可以当面做急先锋。反正这事儿,既然已经开了。子,必然会不断有人提起。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之所以为文官集团疯狂反扑,并不是开海市不好,也不是文官全都目光短浅,而是因为当时施行的是国家贸易,不是没钱赚,而是钱全让朝廷赚走了。有国家这个庞然大物出面,那些沿海的士族豪伸,无论是在货源、规模还是价格上,都完全没有竞争力。

      而一旦开海通商,就是自由贸易,允许百姓做生意,普通的民众哪有那个资本,主要还是为这些沿海大族服务,从中牟利,大头还是落在这些沿海大族手中,而且他们不用偷偷摸摸的,象以前一样冒险走私,何乐而不为?不可讳言,做官的人是有政治抱负的,但也不必被史书骗了,真的把他们都想象成别透纯净,毫无私心杂念的人。

      试想想,一个家庭,无论是豪门还是布衣,他们费尽心思苦心栽培一个读书人,巴望着他中举做官,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些人一旦作官,岂能不代表家族、不代表家乡的利益呢?

      朱棣沉思片刻,说道:“嗯,眼下确实急不得,此事暂且搁议,目前还当以日本之事为重,不宜多生枝节,联先让解缙去东南巡访一番,了解一下,等你解决了日本之事再说。”

      昏暗的静室里,坐着的那人狸然抬头道:“他说井么?”

      对面那人沉声道:“老侯爷说,江山已定,大局已定,算了吧!”

      “甚么?”那人勃然大怒,猛地一捶桌子,喝道:“这是甚么混账话!”

      来人沉默片刻,又道:“老侯爷知道老爷听了定然不悦,所以,他还有三句话,叫我问过老爷。”

      那人咳嗽着道:”你说。

      “是,老侯爷说:……若说天下未定,天下谁能更改?建文帝已死,遗有弟、遗有子,可有机会登基坐殿?通政司张安泰死了,吏部考功郎中周文泽死了,五军都督府主事郑小布死了,太仓卫指挥纪文贺死了……”这些人为何而死,伤人伤己,谁人拍手称快?江山虽然易主,天下依旧姓朱,老爷您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建文皇帝,还是一己私仇?”。

      那人怒不可遏,捶桌大骂道:“懦夫!懦夫!我就不该找他共谋大事!”

      对面那人默默地看着他,轻轻地道:“老爷,小人追随您多年,只要老爷一声令下,无论水里火里,小人绝不皱一皱眉头。可是,刁、人也觉得,老爷如今所为,实是漫无目的,所说理由,难以服众啊!”

      “你?”

      那人猛地抬头,双目射出栗人的光来,对面那人痛心地道:”老爷,您久困于此,不知外面情形,每日里,只是在这静室里假想着您的敌人,已经忽略了整个天下,已经不知道天下的情形,自从建文皇帝自焚,您被幽禁府中,仇恨就蒙蔽了您的双眼,老爷,无力回天啊,我们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人,战意消磨,已经纷纷萌生悔意了!”

      那人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对面斜斜照来一缕阳光,本来是高高掠过他的头顶照向后面,这一站起,正映在他的双眸上,他的脸有些苍白,两颊上有抹病态的嫣红,神色虽然显得憔悴,但目光锐利中却带着疯狂和危险:“就此偃旗息鼓么?不!绝不!至少,也要让那杨旭死无葬身之地,有办法的,一定有办法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