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48

作者:锦衣夜行
更新时间:2016-12-03 10:18:37
方草原,回到他的族人中去。最后,他还对贴木儿大汗的关照和青睐表示感谢,请阿尔都沙和盖苏耶丁代他向贴木儿大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阿尔都沙破口大骂:“这个该死的畜牲,我就知道,这些背叛了蒙古大汗,逃到我们大汗身边的叛徒根本就靠不住!”

     

      那随从又道:“宰相大人,我们在他的房间没有找到一枚钱币,所有的钱财全都被他卷走了!”

     

      盖苏耶丁一听,破口大骂道:“这个卑鄙的畜牲!太无耻了!”

     

      那随从干巳巴地道:“宰相大人,将军大人,佩个书商还在衙门口儿等着……”

     

      阿尔都沙的脸颊抽搐了一下,轻轻摸挲起自己的手指来,他的手指上戴着一枚戒指,戒指是纯金的,又宽又厚,形如扳指,上边还镶着一块硕大的宝石,绿莹莹的美玉,晶莹剔透,价值连城。

     

      阿尔都沙哆嗦着从自己的手指上摘下那枚戒指,对那仆人道:“去,把这枚戒指给那商人,叫他赶快滚蛋!”

     

      盖苏耶丁怒不可遏地道:“我去找杨旭,请他往北找,一定要把那个混蛋抓回来,我要把他的尸骨拖在马屁股后面,一直拖回撇马尔罕!”

     

      “站住!”

     

      阿尔都沙低喝一声,脸上阴晴不定地道:“你想让明人看我们的笑话吗?我们贴木儿帝国派出的使节,居然携带钱款潜逃,这件事一旦传开,必将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让我们英勇无敌的大汗为之蒙羞!”

     

      喝止了盖苏耶丁,阿尔都沙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去见见那位国公。”

     

      前厅里,夏浔正厉声训斥着德州都指挥使:“你这儿是一座兵城,要找一个人居然都找不到?你太失职了!如果不能把贴木儿国的这位使者找回来,那将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我会向皇帝陛下弹劾你的!”

     

      “国公恕罪,国公恕罪,末将一定……”

     

      那都指挥使丙说到这儿,陈尔都沙从外边走进来,对夏浔笑容可掬地道:“啊!我亲爱的公爵,乌兰巴日的事真的是太麻烦你了,这件事请不要继续追查下去了。”

     

      夏浔听了通译翻译之后,一脸愕然地道:“怎么?乌兰巴日使者已经回来了么?”

     

      阿尔都沙的老脸又抽搐了两下,强挤出一副笑容,说道:“我们……看到了乌日留下的一封书信,巳经知道他的下落子。”

     

      “哦?”

     

      “是这样,嗯……乌兰巴日本来并不是我们贴木尔帝国的人,他的故乡在你们大明的北方,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才流落到西方,受到我们大汗的收留。这一次,之所以让他加入使节团,其实只是因为……他熟悉东来的路径,其实他并不算是我们贴木儿帝国真正的使节,对,就是这样,他只是一个带路人。”

     

      “哦?”

     

      “现在,路已经带到了,这里距他的家乡很近,他起了思乡之念,很想回去探望他的父亲、母亲和兄弟,可是又担心我们不允许,所以留下一封书信,悄然离开了。哈哈蜘……”其实如果他想离开,我们怎么会不答应呢,居然不告而别,真是的,害得公爵大人也跟着忙碌,真是太失礼了,太失礼了……”

     

      “哦!”

     

      阿尔都沙欣欣然地道:“有孝心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如果可能,谁不愿意生活在自己的故乡呢?我想……我们都该成全他的一番心意,他只是个带路人,如今使命已经完成,就让他回他的故乡去吧。”

     

      兵营里,一座牢房。

     

      乌兰巴日直挺挺地躺在床上,身上绑满了松江棉的绷带,仿佛一具木乃伊似的,脸上只露出两只眼睛和一只嘴巴,鼻孔的位置被人用筷子挑开了两个黑洞。

     

      门打开了,一个军中的郎中挎着药匣缓缓走了出去。

     

      随后,房门便被再度关紧,门外,两个挎着刀的侍卫缓缓走到廊下,舒展着身子,将自己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一个侍卫说道:“这人吃了熊心豹胆,竟敢行刺国公。应该抄了他的九族才是,那几个甚么铁木耳国的使都统统都不该放过,怎么国公只把他一个人秘密地扣起来,还使人给他治伤呢?”

     

      另一个侍卫懒洋洋地道:“要你做甚么,具管做甚么就是了,动脑筋的事,那是大人们的事,你能猜得透么?要不,怎么人家是国公呢?”

     

      阿尔都沙和盖苏耶丁重新返回金陵了,原订的行程中本来还有北京这一站,不过详细的行程安排事先并没有完全透露给他们,所以德州阅兵之后,这趟大明游便算是结束了。阿尔都沙和盖苏耶丁也无心再去参观北京城,他们此来东方,目的就是考察大明的实力,现在,他们已经得到了结果。

     

      辅国公杨旭没有陪同他们回金陵,据说,他的故乡在青州,难得回来一趟,他要回家乡去看看,因此委派了山东布政使陪同两位外国使节回金陵,两位大使对夏浔的“思乡”之情表示了充份的理解。

     

      重新返回金陵之后,阿尔都沙和盖苏耶丁已经打定主意,绝对不能与大明兵戎相见了,在他们看来,同这个东方的强大帝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才是贴木儿大汗最明智的选择。

     

      金銮殿上,阿尔都沙宰相和盖苏耶丁将军再次见到永乐大帝的时候,郑重地行了跪拜叩首礼,全然不顾先前“我国无此风俗”的理由了。事实上,该国虽然也有跪拜礼,不过以他们两个的官职,即便是见了贴木尔,也不需要行跪拜礼了。

     

      阿尔都沙不但行了跪拜礼,还对他们赠送给大明的礼物做了详细的解释,比如他们进献的一匹骏马,按照阿尔都沙的说话,这是他们的大汗南征北战时的御用坐骑,将它赠送给大明皇帝,是为了向大明皇帝表达他们君主最崇高的敬意。

     

      朱棣并不算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君主,能以武力威慑而屈人之兵的时候,他也不想发动战争,尽管有时候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他至少已经为此努力过了。

     

      朱棣欣然接受了贴木儿帝国进献的礼物,并给贴木儿汗回复了一封希望两国永结友的书信之后,两位使节便被请回了鸿胪寺,而朱棣欣然回到谨身殿后,山东布政使早已候在那里,一见皇上到了,立即便奉上了夏浔要他随身带来的一封密奏。

     

      朱棣展开夏浔的密奏一看内容,便不由得失笑出声:只要让这个杨旭去做事,他总是在第一时间便开口要人、要权,这一回也不外如是。敢跟他朱棣讨价还价的臣子,放眼整个大明,也只有这个杨旭了!

    第559章 出塞

    眼看着就要到了四月天了,草原的野草只经长得十分茂盛,起伏不定的草原,时而一条河流,几丈宽的距离,哗啦啦地流淌着,在绿色的草原上蜿蜒出一条银色的玉带。远近的山丘,都长满了树木,天空湛蓝,朵朵白云因为空气的清澈,显得非常低,似乎爬上矮山就能触及。

     

      狍子、野免、野雒等各种野生动物被队伍的行进惊扰了,突然就从草丛里窜起来,长途行军的将士们顿时为之一振,有人趁着将官们不再眼前,飞起一箭射去,一旦打中了野物,就赶紧跑过去拾回来,伙伴们都掩护着他,一脸的兴奋,这意味着,下一餐的时候,就能开开荤了。

     

      中军里,一辆宽轴大轮的长辕驷车,由四匹枣红马拉着,正轻快地前进,车辕上插着高竿,上面悬挂着一面信幡,上书一行大字“总督辽东军务”,另一侧车辕上则是第二面信幡,上写着“辅国公杨”。

     

      车把式健壮魁梧,头戴一顶遮阳大帽,手持一杆蛇皮梢儿的长鞭,却并不催促马儿,只是由着它们轻驰前行,就足以跟得上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

     

      宽敞华丽的丰厢里面,夏浔坐在软绵绵的褥垫上,将轿帘儿卷起一半,这样阳光正好洒进车内,又不致于太刺眼。

     

      桌面上放着凡份卷宗,夏浔正翻开一卷,仔细地阅读着,看一阵,想一想,有所了悟的时候,就从笔架上提起笔来,在旁边记上几个字或者做个记号。

     

      他正在恶补有关辽东的知识,对于明初的辽东他所知有限。他清楚,以他带来的精锐,解决眼前的问题很容易,他可以很体面地完成皇上交给他的使命然后风风光光地回金陵去。至于之后辽东如何发展,乃到几百年后有什么变化,都不会找到他的头上,可是既然来了,他想切切实实地做点事情。如果他此来是做辽东巡抚,要在这儿做上十年二十几年的官,这么做无可厚非,就算不为千秋功业,也得为自己的政绩打算,但是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是不可能在辽东待太久的,皇上这次派他来,其实本意也只是解决眼前问题,夏浔不仅着眼于眼前,而目虑及长远,确实有点自找罪受。

     

      不过他觉得世间万事,总是利弊并存的,这决辽东事件未尝不是一个契机,现在大明开国不算久经营辽东的时间也不算长,如果他此来,能够纠正一些错误、开创一些方法,以他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接手者轻易是不敢动摇他的政策的那么与他本人在辽东其实也就没有多大的区别。

     

      自大明开国到现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辽东已经像一颗吐出了新绿的新芽,经由不同于本来历史的一些作为,就仿佛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施肥、浇水、修剪的过程,如此经营几十年下去,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发展,辽东将不再是历史上的辽东,如果这套模式是成功的,大明的掘墓人将不会再出现在辽东。

     

      万物皆无不朽大明也逃避不了“生老病死”的必然过程最理想的结果,是由本民族内部来完成这个新旧交替和蜕变的过程,只要它的未来不是葬送在一群野蛮人手中,从而导致华夏文明全面例退在与整个世界的赛跑中远远落在后面,功莫大焉。

     

      车子忽地重重颠簸了一下毛笔从笔架上滚下来,在桌上沾上几道墨迹,夏浔捡起毛笔重新搁回去,卡紧,再合起卷宗,将轿帘儿整个拉起,车厢里顿时明亮起来。

     

      探头向外望去,车子左右俱都是佩刀挎箭,身形彪悍的近卫武士,一个个都骑在高大雄骏的战马上,再往前去,是一片山麓,山坡上是疏落的树林,山坡下是一条溪流,地面上的卵石开始多起来,所以车子也开始颠得厉害。

     

      夏浔轻轻吁了口气:“快到辽阳了吧,这一路下来,根本就没看到凡个村寨,也少有行人,还真是荒凉啊……”

      辽阳城,城外官道两侧开辟了一片土地,这是官兵的屯田,面积不是很大,因为这个时代的关外气候,不适宜大力发展农耕,士兵们开辟了一部分农田,主要是种植蔬菜,粮食也有种植,不过收成根本满足不了驻军的基本生活需要,他们的粮食主要还是依赖从美内运来。

     

      为了士兵、马匹和粮车出入方便,两片地离主官道还有着相当远的一段距离,此刻这片空地上已经站满了衣甲鲜明、精神饱满的士兵,警卫从城外十里处开始,一直延续到城里的都拈挥使衙门,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

     

      城门内外也都清扫干净了,牛粪马粪是绝对看不到的,本来不多的出城进城的百姓也被轰击到了其他城门出入去了。反正这城也不算很大,泥腿子绕上几里路也没甚么了不起的,今天满城将领都战战兢兢的,还能让百姓们来瞎掺和么?

     

      侍立在道路两侧等待迎候国公大人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他们矗立在那儿,只见旌旗飞扬,两个方阵却是桩子一般纹丝不动,他们如此站立已经近一个时辰了,可见军法之森严。

     

      迎接国公大人的骑兵已经远迎出百里之外了,一俟接到国公,便会不断有骑兵返回报告国公已经到达的位置,道路两侧静候的军队就是第一个骑兵返回报信时遣派出城的。

     

      这种几近于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远迎百里的排场,和接皇帝也差不多了,实际上辽阳城的武将们今天诚惶诚恐的,就是以接皇帝一般的敬畏心理来接夏浔的。夏浔是自大明立国以来,出现在辽阳城的级别最高的一位官员,不摆出这样的架势,辽阳官员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迎接才是。

     

      而且,总督权柄极重,除了都指掉使衙门的几个高级武官,总督对其他武将俱可以生杀予夺、便宜行事,如今这位总督又是国公的爵位,那简直连处断都指挥司的几个官员都不在话下了,这些拥兵自重、雄踞一方的土皇帝们岂能不诚惶诚恐。

     

      辽东都指挥使司下辖二十五卫,除了有限的几个身处于鞑靼接壤最前沿的武将没有亲自赶来迎接,只派了副手代表之外,其他诸卫长官全都到了,如今正在城门楼子里喝茶等候。二十多位将领,把个城门楼子挤得满满当当,这些将领们平时彼此也难得一见,现在有了机会,性情相投的便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十分热闹。

     

      内中却有两个人,面上不见半点笑颜,其中一个就是坐在上首的都指挥使沈永,沈永四旬上下,皮肤白暂,隆额直鼻,颌下三绺微髯,一身戎装甚是咸严,只是他的脸色阴晴不定的,似乎满怀心事。武将们也有注意到他神色的,本想上前关怀探问几句,可是自他最亲近的下属沈阳中卫指挥使魏春兵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就没人敢上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