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97

作者:锦衣夜行
更新时间:2016-12-03 10:18:37
,邀请四人饮宴。王译、阎超四人自知能有今日,全赖夏浔,面对各方邀请,正在取舍不下,只因夏浔一句:“北京礼部员外郎杨峰为人不错,你们可以亲近亲近。”四人心领神会,便欣然赴杨峰之约去了。

     

      这四人虽是初入官场,却是人生路上打了无数个滚的老油条,自然明白站错了队风险有多大,夏浔看似无意的一句话,他们就明白该如何选择了。

     

      朱棣现在把夏浔这个连襟当成自己的福将了,夏浔因为朝鲜一事已经返回了北京,而且他也向朱棣说明了晚回辽东比及时赶回更易掌握主动的理由,所以朱棣也不急着叫他回辽东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正好叫他一并参与一下对辽东的安排。

     

      以前,辽东没有地方官府,独有卫所,整牟辽东都司是隶属于山东都指挥使司的,由辽东都司兼管的行政、司法等事宜,同时接受山东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监管。如今辽东要设置独立的行政系统,再由山东监管就不方便了,这样辽东就得单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辽东都司也将独立出来,从军分区升格为军区。

     

      这其中涉及太多的变化,相应的,也将提拔任命一大批官员,夏浔在北京多留一段时日,也方便为自已争取权力。

     

      夏浔很清楚,辽东正式设省(行省是元朝叫法,明朝时对于这种行政区划叫布政使司,不过这个称呼太拗。,除了官方文书,人们一般。语仍旧称省),这块大蛋糕必须得分给别人一些,自己独吞是要招众怒的,出于必要的防范措施,皇帝也不会同意,不可能让辽东变成他只手遮天的一言堂。

     

      所以对让出部分利益他早有心理准备,各个衙门口儿叫人掺沙子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大方向还在自己手里、主要权力在自己手里,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设想改羊辽东,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就得表示选成。不过布政使司衙门和都指挥使司衙门一把手的位置,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这两个衙门一个管民、一个管军,是最重要的两个衙门。放在不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手里,并不是不可以,他不是贪权之人,也根本不想在辽东久耽,可是万一上来个对他阳奉阴违的,岂不坏事?

     

      这种担心不用他说,朱棣也明崭对于提拔幕府长史万世域为辽东布政使,朱棣马上点头答应了。

     

      他被流放辽东以前本来就已官至知府,如今处理辽东这场暴乱的做法又可圈可点,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任命他为布政使,旁人也挑不出毛病教

     

      布政使掌一省行政,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下达于有司。凡僚属满秩,负责考察其称职与不称职,上报达吏部、都察院。每三年则率其府、州、县正官,朝觐京师,以听察典。参政、参议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抚民等事。经历、都事负责文书往来。照磨、检校、典勘理卷宗,理问典刑名。

     

      这个位置争取到手,辽东按照他的意图进行变革就能基本保证。至于下设的参政、参议、经历、都事、大使等等各级官吏,旁人想掺沙子就掺沙子吧,夏浔手头本来就没有足够的人手,洞来一些有经验的官吏不是坏事,其中有人别有用心也不怕,万世域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朝廷大员,若是连调教一个喜欢跟上司叫板起刺儿的属吏的手段都没有,那他也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堪大用了。

     

      另一个就是都指挥使司,夏浔争取这个位子,是因为辽东的军户和屯田之制改革,都绕不过都指挥使司。掌印都司的位次还在布、按两司之上,没有都指挥使司的配合,军队改革就进行不下去,这个职位自然该留给张俊才行。

      而丘福也对军队的职位虎视耽耽,这位老帅在夏浔争夺布政使司职位时没有说话,此时终于出手了。夏浔和丘福经过一番争执,最后由朱棣拍板决定,辽东都司由张俊担任,都指挥同知按制当设两人,其中一个是开原侯丁宇,另一个……是唐杰。

     

      丘福豁出老脸,费尽心机,总算把这颗钉子扎进了夏浔的心里去。

     

      唐杰原是五军都督府佥事,现在洞辽东都司,升一级,做了同知,从资历和地位上,说得过去。问题是他与夏浔有杀子之仇,虽说夏浔是秉公断案,不应算做私仇,唐杰在见驾的时候,也只是垂泪说起经过,因为事先已由丘福定下棒杀之计,所以没有指摘夏浔执法不公,可是唐杰去跟他搭班子,终究不太合适

     

      可是在丘福以山海关总兵呼延搏力争辽东都司之位不果后,退而求其次,以唐杰充任辽东都司指挥同知一职,不知朱棣是想照顾他的面子,还是别有一番考虑,沉思有顷之后,竟然点头答应下来,帝心莫测。

     

      丘福只当这是皇帝对自己这追随皇上多年的老臣更信任一些,心中喜不自胜。夏浔不情不愿地答应下来,心中只想,这唐杰若懂分寸、知进退那还罢了,如果他去了辽东,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捣风……”夏浔暗暗冷笑一声,心中泛起冷冷的杀意……

     

      按照大明官制,都、布、按三司鼎足而立,能有效防止权专于一,但是又不免会造成一些运用不灵之弊。所以明廷又常派监察御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等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协调三司办事中遇到的问题,如今夏浔就是总督,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此外,对总督以下各方官员廉贪与否、贤愚与否、才干能力如何,也需设有司官员督察。辽东的官员大多是刚刚走马上任,对他们的考察尤其不可松懈,而这份权力,大多由御使掌握。

     

      现在正活跃在辽东的黄真、少云峰干的就是这个差使,两人到北京后,对辽东形势的正确汇报,便促进了朱棣的正确判断。

     

      现在辽东各衙门正式成立或升极,一下子扩充了大量的官员,监察工作更形重要,光靠这两个人是不够的,而且这两个人眼下身上不可避免地打着夏浔的标签,也需要一些更加独立的人员加入,问题是黄真是都察院佥都御使,三把手,你派多少人去,除非是都御使陈瑛、副都御使吴有道,否则全是他的下属,监督作用也就弱了。雒佥便貌似公允地提出,由北京行在的部院大臣担任督察专员,弥补都察院的不足,形成第三方监察力量。雒佥的提议在明朝也是有先例的,诸如总督兼巡抚、巡视,御使兼经历、总理,提督兼赞理、抚治等等,因时因地,起到作用就好。

     

      雒佥的提议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于是朱棣就顺水推舟,按照雒佥的提议,让北京行在参政陈寿出任辽东总理,督察军政司法各方事务。

     

      “娘希匹的,就你会掺沙子么?”

     

      夏浔不甘示弱,立即提出把北京行在的礼部员外郎杨峰,以及刚刚被朱棣任命为北京行在参议的李夜天、吴擎宇、王译、阎超几人也塞进总理衙门,理由是这些人熟悉辽东事务,可以更好的督察地方执政情况。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皆大欢喜!”

     

      皇家厨房,大如一座宫殿,这里建造之初,就有能工母匠想尽办法,设计好子种种排烟去味的管道和通风口,所以几十座灶台哪怕同时生火煮菜,室中也少见油烟。

     

      一座座炉下炭火炽旺,茗儿背着小手,正像一位大将军似的来回走动,发号施令。相公去而复返,可眼看着又要再度离开,茗儿更加的不舍了,明知相公马上就要回到辽东,今天茗儿亲自下厨,就是要亲自给相公烧几道菜,为郎君饯行。

     

      当年的小萝莉如今已是风情万种的春闰少妇了,酥朐饱满,小腰纤细,万种妖娆深藏于骨。玉也似的一个人,那略拖脂粉的脸蛋儿因为不断的走动和室中的热气而变得灿若桃花,容色更加艳丽。

     

      “郡主,羊肉、萝卜备好了!”

     

      一个因为郡主驾到,于是光荣地从掌大勺的降格为水案的宫廷御厨毕恭毕敬地道。

     

      茗儿“哦”了一声,便走过去。

     

      羊是选的上好的公山羊,而且是羔羊,羊肉自然是肉质最细滑最有劲道的部分,肥瘦得宜,那御厨剔了筋膜、洗净,去血沫儿,再捞出漂净切成碎丁,葱姜蒜等各色调味品备好,这才向茗儿禀报。

     

      茗儿看看材料备齐了,便净了手,亲自将备料按照烹调顺序下锅料理,一切做好,吩咐人看好了火候,这时准备第二道菜的厨子也把科备好了,茗儿便又走向第二应灶台。

     

      夏浔在殿上为辽东忙碌,茗儿在厨中为相公忙碌的当口儿,数骑快马拖着一路烟尘,从南方滚滚而来,背插红旗,风驰电掣,到了城门口,当先一人取出一块腰牌,凌空扔给一个守城的校尉,骏马停都不停,便裹着一阵旋风冲进了城去。

     

      安南生变,他们是奉了正在南京监国的大皇子朱高炽之命,星夜兼程,赶来报讯儿的……

    第623章 别依依

    这苜蓿、香椿、蒲公英都好好悼一下,尤其这蒲公英,用情水多滤几遍,莫要留下苦味儿!”

     

      “郡主放心,小人仔细着呢!”

     

      那位平时对小徒弟连踢带骂、脾气暴燥的胖大厨师憨态可掬地答应。

     

      巧云随在事儿身后,继续往前走:“小姐,怎么还要调拌野菜啊,姑爷那么壮的身子,怕不能吃下一头牛,这野菜他能爱吃么?”

     

      茗儿道:“什么菜调制得美味了,都是可口的食物。唉!你当他去辽东,是赏景观风去么?别看他不说,需要操心的事儿多着呢,这一回本来都要回去了,又半道折回来掺和这件事情,我怕他心里是有些火气的,这可不利养息。给他拌几样野菜,消消火气。”

     

      “喔……”

     

      “鹿肉切丝,蟮鱼也是,枞茵备好了吗?嗯,这道菜做个干蝙三丝……”

     

      巧云喜孜孜地道:“小姐平时很少下厨呢,可这手艺真好。”

     

      “哎哟!”

     

      油星儿溅到了手上,疼得茗儿一缩手,赶紧用湿毛巾一裹,睨了巧云一眼:“喏,这道菜你来!”

     

      夏浔从正殿回来时,还觉得头再脑胀的,跟人家勾心斗角地打嘴仗,嘴里怎么说得想着,对方说了什么得盘算,要说的话得有理由,对方的陷阱得避着,还得瞧着皇上的脸色,揣摩着他的心意……”别看只是站在那儿动嘴,真比上了战场,与人大战三百回合还累。

     

      待他回到自已住处,一进正屋,绕过屏风,就不禁笑了。

     

      满桌的杯盘碗碟,都在桌上摆着,茗儿正挽了一只圆肚鹤嘴的酒壶,沥着一杯美酒。旁边几个侍婢丫头,棒着些巾儿、瓶儿、孟儿之类的物事站着。

     

      夏浔心头涌过一片暧意,笑道:“哟嗬,今日怎么这般丰盛?还有酒喝,夫人不是一向劝我节制么?”

     

      见相公回来了,茗儿停住杯子,向他嫣然一笑:“今日也是一夜,只许喝三杯,少喝一点,活络血脉、舒发脾性就够了,不能多喝!”

     

      夏浔打个哈哈道:“好好!咦?今日的菜式不太一样啊,瞧着可不像御厨们的手艺,御厨们那菜肴做得,华而不实,样子澡亮,吃在嘴里也就一般,今天瞧着很可口啊!”

     

      巧云道:“老爷,这是夫人亲自做得呢,夫人不小心还烫了手……”

     

      茗儿嗔道:“多嘴的丫头……”

     

      夏浔神色一紧,赶紧迎上去,抓住茗儿的小手一看,葱白般娇嫩的手指上烫起了一个水泡,不禁心疼地道:“看你,叫厨子们做就好了,怎么还自已动起手来了。”

     

      茗儿柔声道:‘璜两日相公往辽东去,妾思来想去,便为不曾亲自服侍相公饮食而遗憾。相公在还东,没个贴心的人照料服侍,每日里又有太李的大事操劳,妾身实在放心不下,今日做几道菜肴,只是聊表妾身情意。此去辽东,相公还要爱惜自己身子,眼看天就该冷了,辽东苦寒,相公纵然强壮,也不可大意!”

     

      夏浔感动不已,连连点头道:“我晓得了,娘子尽管放心。辽东虽然苦寒,却也更加锤炼体格,你不见关外汉子,多强壮如牛吗?”

     

      茗儿莞尔一笑,道:“相公快净了手,坐下吃菜吧,有些菜一旦凉了便会失了味道。”

     

      一个侍婢棒着手盆儿来请夏浔洗了手,又有侍婢用竹夹儿从炭火加温的小蒸笼里夹出块热毛巾,抖开了递给夏浔拭净双手,夫妻二人这才双双落座。

     

      刚刚分别了一会,这会却是真的要再分开了,夏浔心中也有许多不舍,想说的话儿反比上决更多,四目相对,脉脉含情半晌,终觉旁边有人不好说话,夏浔便道:“好啦,你们都下去吧,老爷与夫人自己用膳就是,不需侍候。”

     

      “是!”

     

      侍婢们纷纷蹲身,将不需再用的物事端着,轻轻退了出去。

     

      巧云走到屏风拐弯处,忽地想起了什么,忙又转过身来,沾沾自喜地道:“老爷,那道鹿肉丝、蟮鱼丝和鸡枞菌做的干蝙三丝,是婢子做得呢!”

      夏浔好笑地道:“嗯,那一会儿老爷多吃两口。”

     

      巧云听了,很开心地出去了。

     

      茗儿忍不住“噗哧”一声笑出来,夏浔也忍俊不禁地道:“巧云好象比娘子还大着一岁多吧?呵呵,怎么性情像小孩子一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