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58

作者:野狼獾
更新时间:2017-01-06 21:39:22
,而且发动机功率下降严重。甚至,第16集团军不得不派出一个修理连紧跟着这些坦克行动。贺凡,预计敌人如果蠢到在夜里行动,机械故障会变得更加严重。

    当然装甲不会因为高原高寒而变脆,所以还是想好计策,与这些笨重的东西周旋一下。

    回到他的01号坦克上,已经晚上7点了,到了印度人的例行宣传战时间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因为马上要展开的偷袭,而停止叫骂。

    印度人在乔格兰萨尔西部高地上架设的喇叭准时开始夜间播音。例行的,先放了一首台湾女歌手唱的歌曲,他们总是拣一些软绵绵的,容易引发思乡之情的歌,以为可以瓦解中**队斗志。不过印度人播放歌曲时,中国这边的冷枪冷炮,一般会停止。

    歌曲播放完毕,一个操着蹩脚中文的男子,开始播报战地新闻。山上的狙击手早就可以用反器材枪,将印度人假设的大喇叭摧毁,不过士兵们很喜欢听这个印度人大言不惭地撒谎,所以一直留着。

    对面这个宣传家自称叫卢贾纳,他的中文带一点广东腔,据他自己称,曾经在香港待过,中**队占领香港后,他黯然地离开了那个美好的地方。总之,他那些胡言乱语,总是充满了喜感。

    贺凡钻出炮塔,把头伸到凛冽的寒风中倾听,不是为了听印度人聒噪,而是怕敌人利用这样的高分贝噪音作掩护,进而提前展开行动。

    和所有常年呆在坦克里,经受机嘈杂的械噪音和炮声的人一样,他的听力有些受损,不过他对远处的柴油机冲程撞击声,或者履带碾过沙石地特有的动静,却比一般人要敏感。

    第一段新闻,是关于英勇的印度军队,在旁遮普邦粉碎了5个师的中**队进攻的。卢贾纳说,共有700辆中国坦克,被斯潘加将军领导的印度军队摧毁。目前印度军队已经进入了反击阶段,中巴联军正一溃千里,正向边境逃窜。印度军队不日将重新克复失地。

    贺凡难免有一些想笑,他每天都被迫收听列城那边的广播,知道印度军队,每天都在反击胜利,但是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中**队每次被击败的地区都越来越靠近新德里。

    今天的第二条新闻,美**队在南中国海,击沉了中国的核潜艇,美国舰队随后向中国海军的重要基地的长沙市发射了巡航导弹。

    贺凡没工夫给这个傻瓜挑错,因为在他讲话的间歇,从山口那边吹来的冷冽寒风中,分明带来了不同的声音。那是一种沉稳而又整齐的机械碰撞声。

    617 窝弹区

    国家意志列城宣传广播转而开始播放欢快的印度军乐。闹哄哄的声音完全遮盖了那边的任何动静,使得贺凡不能听的很真切。看来真的有掩护的嫌疑,贺凡真想再扔一颗电磁脉冲弹到那里,让那理的大喇叭消停下来。

    他在显示器上搜索最近的无人机红外视频,但是刚刚飞近的无人机因为机翼结冰而返航了,显然上级过分相信情报,对敌人提前动手的可能性估计不足。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今天夜里他们可能会提前行动,原因多半是,他们也观测到了暴风雪将近;部署到这一地区,用来支援贺凡的反坦克导弹连还没有来到,并且可能不回来了。不过贺凡不以为然,这支用越野车装载导弹的部队,实在不入他眼,他预计敌人会同时出动步兵战车,完全会克制住这些装备。

    入夜后,车外的气稳下降到了零下30°,并且开始下雪。

    贺凡下令所有坦克迅速启动待命,利用加温设备保持车内温度,阵地附近保障支援车辆按照计划先行推进背面山里,防止敌人提前炮击。然后他又下令,任何坦克手没有命令不得离车。但是他自己并不在命令限制之内,他带上一只车外通讯手机,钻出车外;敌人坦克如果出列城攻击,只能沿着南方较低的河谷地带行驶,这里居高临下,正好打一个伏击,但是他总是不放心,还想亲眼确认一下。

    他冒雪向上爬了大约150米,到达冰原上。地势较低的列城尽收眼底,那边的广播也突然停止了。眼看着列城机场跑道上灯火通明,最后运输机在列城机场降落,看不清型号。

    突然间机场跑道上所有的灯光熄灭,显然进入灯光管制。随机成立起了几颗信号弹,趁着信号弹落下的光亮,他看到了冰冻的河流上,几辆bmp-2排成一溜,偷偷向东面行驶,在步兵战车后方一公里,有一些隐隐绰绰的东西,很大,不容易分辨,但是他觉得很可能是坦克,因为如果是他,就会将坦克部署在步战车后面。

    随着信号弹的落下并熄灭,步兵战车都隐入了夜幕中。不过凭着一眼所见,他可以猜到敌人的意图,他们打算让坦克躲在后面充当炮台,让步兵战车在前方吸引中国坦克开火,在这样寒冷的冬夜,坦克的热像仪应该可以超长时间发挥作用,作用距离也会增加,看来敌人想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于是颠倒了一般坦克战术的队形。

    他不知道bmp-2战车有没有携带步兵,但是这样的气候下,士兵离开车子一会儿,应该就会把鼻子冻掉,实际上,这就是他现在的感受,所以今天夜里的战斗,很可能是坦克间的单独较量。30吨对55吨,火炮强一个数量级(情报表明到达克什米尔的k1坦克营为a1型,与之前损失的不同,装备120毫米rh120滑膛炮)。

    他趁着自己没有冻僵,一路碎步下坡返回战车,他得向上级报告敌人可能提前出动的这一判断。还没回到车内,敌人的炮击就开始了,算是落实了他的猜测。这大概是他来到西线后,遭遇到的最为强大的炮击,一些炮弹就落在他的部队1个小时前所在位置,看来敌人确实有备而来,其侦察能力也见长。

    大部分炮火落在桥格兰萨尔镇东北方向,早上这里还有2个连的步兵,不过入夜前,步兵接到战场气象报告后,果断后退了几公里,躲到可以防寒的堡垒中去了。过去一段时间,中**队在这一带实施了一种保持接触的弹性策略,基本上就是敌退我进,但是并不围死列城,也没有切断其最后的空中的生命线。

    贺凡钻进坦克,等着敌人炮火渐渐向东远去,看来他们马上就要出来了。

    他拿起通话器:

    “2连,3连,继续留在原地,保持车内温度。1连全体使用热像通道观察。发现敌人后,向预定区域退却。”

    他进行了简单的部署,然后如同一名普通车长那样进行周视侦察,这一带空气稀薄、纯净,温度极低,对于热像设备而言非常理想,不过这也谈不上优势,因为对于双方都是一样的

    虽然在战前的准备会议上,他夸下了海口,自称视敌人为废铁,不过具体要面对重一倍的坦克,还是要格外的当心。他暂时的计划,是放过敌人作为诱饵的步兵战车,免得己方坦克因为开火而造成发热而首先暴露出来。随后该如何与敌人坦克周旋?他还在最后推敲,当然不能硬碰硬。

    这些天,他的坦克故意在列城以东很近的地区出动,从几公里外袭击了敌人的运输车队,就是为了让没有空中侦察的敌人看见自己。他知道敌人的心思,过去一段时间,他们对阿克赛钦附近的中国山地坦克又恨又怕,这会儿,他们有了更重型的山地坦克,应该急着拿出来报仇。所以,今天他们冒险出来,就是准备找到并吃掉自己,选择一个暴风雪之夜出动,大概就是为了排除步兵和空军的的干扰。所以……他打算和那些55吨的蠢家伙比比真正的山地性能。

    敌人的炮击渐渐向东边延伸,而且有些稀疏起来,显然梅内亚姆集团大致已成克什米尔的困兽,补充越来越困难,火力准备也不会太夸张。他继续冒雪把头伸出去,随着炮声渐远,他的听觉再次可以起作用了。

    每当山口风向变化时,贺凡可以听到片刻的金属轮轴碰擦声,这些吱吱呀呀的越来越近。等了大约十分钟,印度步兵战车纵队出现,一开始它们还可以得到桥格兰萨尔破旧房屋的掩护,随后完全暴露在了结冰的河上,贺凡数了一下,还不少。

    这些步兵战车应该庆幸贺凡没有猎杀它们的打算,这些车辆在空旷冰冻的河面上行驶非常困难,它们需要很大的半径转弯,才能避开过去一个月,双方炮火在河面上打出的弹坑。这期间,贺凡的1连11门火炮,可以轻松消灭它们,但是贺凡自信自己看破了敌人的小伎俩,他约束部下不得开火。

    这些步兵战车的夜视设备完全不足以发现坦克,但是它们大概是可以感觉到对手的存在,山谷里方向不定的寒风始终打着旋,如果贺凡可以听到对手,对手也有机会感觉到他的存在。

    他见到了最前面6辆bmp-2的炮塔转向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那门30毫米机关炮在一公里外,对自己正面不构成威胁,但是上面的at-5导弹让他稍微有些紧张。他下令部队沉住气。激光告警设备一直没有发现敌人的测距激光,可见敌人不是真的发现自己,而是作为标准的警戒动作,将炮口调转向这里;实际上,据情报显示,印度第28山地师的这些老旧步兵战车一直没有得到升级,所以发射导弹无法在车内完成,也无法利用车内传感器瞄准。具体发射导弹的话,需要车长爬出炮塔,操作导弹4x瞄准器来指示目标,实际上这枚导弹甚至可以随时从炮塔上取下来,它并不是战车的一部分。

    中国的迫击炮阵地开始射击,将步兵战车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它们绕过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弹坑,向东面的中国阵地开过去。

    躲在北面山坡上的中国坦克仍然在怠速状态中,等待着战机。

    贺凡的坦克有寒带作战必须的增温设备,这种设备将坦克废气型的摇架损坏的特征。

    后方第二辆k1a1闯了出来,尹哲熙中校正在车上,刚才他一直在通过电台提醒前面的先锋车的车长小心侧面,不料突然间,车长惨叫一声,然后没动静了。

    618 深入死地

    国家意志尹哲熙中校很确信看到了对手开炮时,1.5公里外山上的火光,那簇火光闪烁时,甚至映衬出了那辆坦克的轮廓。这辆暴露出来的中国坦克迅速地倒车,几乎藏到了山石遮蔽下,看不见的位置。中校立即将3x倍率提高的10x,只能看到一根因为发热二显得格外苍白的炮管渐渐消失在了视野中,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很吃惊对方能从正面击穿了k1a1坦克?列城城里有一辆敌人山地坦克的残骸以及一些被缴获的的弹药。虽然无法实际测试,但是他很乐观的估计,这种105毫米整装式弹药的威力,不可能在1公里外击穿k1a1的正面装甲,也许500米业不行。这是他采取正面迎敌策略的初衷。他认为在这样开阔的山地,自己火力和装甲上的优势,足够将孱弱的对手捏出屎来。

    实际上,正是尹哲熙中校,主动提出要求来指挥这次作战,而非印度军方的要求;韩国国内更是从未授权他参与作战行动。但是与**作战是他多年来的夙愿,并且在他看来培训印度人已经来不及了,只有自己亲自出马,才能力挽狂澜。当然他向梅内亚姆求战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带来的韩国人员会有伤亡。

    在所有3个连中一共有4个韩国车组,其中3个在a连中,他自己留在营部,作为副营长实际参与指挥。现在他可以看到,正在燃烧的那辆坦克上,韩国籍的车长从一侧爬出来,掉落到雪地上,然后三滚两滚就不动了。这笔血海深仇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

    尹哲熙中校向仍然留在列城的印度营长请求追击,得到了对方非常含混的回答,印度营长认为他如果觉得必要可以追击,但是也不要勉强。于是他带着a、b两个连,加速向中国坦克方向冲击。

    他在数字地图上确认了刚才发现敌人的位置,就在一道山梁上,坡度不大,平均坡度20°对k1算是一个可以跨越的挑战,另外还有大量可以借用的侧倾坡度不到10°,大部分山坡没有覆盖冰雪,仍然在他的坦克理论上可以翻越的水平上。他当然也考虑在这样的海拔下,实际输出功率不足的问题,不过报仇心切使得他决定轻视这个情况,只是在一念之间,认为冗余度足够了。只要自己的坦克站上山梁,那么方圆几公里内露头的**坦克,都将大难临头。

    在普通海拔的情况下,这种坦克可以达到近24马力每吨的单位功率,理论爬坡在30°左右,这样的成绩在三代坦克中属于中游,在高原上如何实际上他并不清楚,保守预测会下降个百分之十左右。

    炮塔内的增压热空气,使得他对外面空气的稀薄程度理解并不充分。

    贺凡眼看敌人扑过来,让自己的坦克迅速退过山梁,停到了敌人坦克暂时看不到的反斜面上。他放弃了利用制高点伏击敌人的机会,面对装甲厚重的对手,他想要的优势,并非居高临下这么简单。实际上居高临下只会使得自己更加显眼,成为众矢之的。

    如战区气象报告所预测的一样,山区暴风雪正在迅速增强,这样的狂风暴雪可以隐藏坦克柴油发动机的动静,并且也可以迅速冷却发热的炮管,当然也让他的计划出现一些变数。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