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81

作者:野狼獾
更新时间:2017-01-06 21:39:22
式坦克。

    雷达在窄视场成像中,利用25毫弧波束扫描前方15°范围,由于地面杂波干扰,探测一开始并不顺利,他让驾驶员调整了车辆位置,并重置了功率,这个东西不太费电,也不似激光设备那样必须不停地停下来冷却。

    显示器上开始有了一些发现,一个个提示移动目标位置的方框,开始显现,并移动起来,贺凡喜出望外,并一拍大腿。他在山地坦克里呆久了,除了信息化优势,一直没有什么传感器优势可以依仗,现在好了,优势出现了。

    发现了烟雾后面大量的移动目标,他提醒炮手可以着手跟踪,然后将通讯调整到外部,提醒各车组在尽量平整的地面上,使用新式设备来探测敌人。

    在这套系统中,目标以方框形式显示,这些指示标志投射到炮长瞄准仪视野内,大致可以了解到目标的几何尺寸,可以精确测量到距离和角速度。较之通常的,利用瞄准线稳定跟踪,弹道计算机采样炮塔转速测量角速度的方式,精确度高一个数量级,测距精度不输激光,只是目标显示比较抽象,这一点不利于瞄准。更有趣的是,世界上应该还没有一种坦克,可以感知到这种主动探测设备,当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只是坦克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对抗需求罢了,至少贺凡从对手保持运速的运动特征看,对方应该是没有察觉的正在被跟踪,否则应该在第一时间鸡飞狗跳起来。

    这一次,中国坦克终于将一项成熟技术,首先推上了实战战场,几乎是开创性的尝试;虽然早在40年前,美国陆军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探索,并且研制出了startle火控系统,但是最终,鉴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放弃了。

    “探测到的目标群距离在1900米左右。再等等,移动速度不快,也许是挑战者。”

    “明白。”

    2000米差不多就是这种设备能够透过地面杂波,探测出卡车或者坦克尺寸运动目标的最远距离,差不多已经可以开火了,不过贺凡毕竟是个小心的人,他希望将优势发挥到极限,第一次利用新技术可不要搞砸了。

    敌人炮兵正在不断延伸射击,在敌人通过区域的前方,使劲发射烟雾弹,并不知道,实际上是在帮倒忙;他们以为可以凭借烟和黑夜,雾缩小双方技术差距,不过现在,差距反而更大了,敌人仅仅通过夜视设备,可能看到贺凡的距离,保守估计也在400米以内,所以他一点儿都不着急,以往坦克战中那种担心首发不中,反受其制的焦虑;那种让人心里发毛,手心出汗的战前紧张感,消减无踪了;坦克兵心中唯一担心在于,不确定在完全看不见对手的情况下,能否单单依靠雷达指示击中目标?

    “黄河,敌人已经出动,就在机场东侧4公里处,我需要你的无人机连续出动,侦察在敌人侦察后方丛林地带的浅纵深内的防空火力和自行迫击炮,然后用你的火力将其压制住。”

    “黄河明白。林总提醒你部,不要深入追击。”

    “明白。”

    贺凡耐心地等待着目标靠近到800米范围内,然后采用125毫米火炮痛揍他们,在指挥仪的夜视通道里,背景只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有一个个移动的方框的存在,每个方框上跳动的数字显示着他们的远近,唯一的遗憾是,他还无法获知这次斯潘加出动了什么坦克过来送死,由于敌人也是顶着烟雾用低速推进,所以从速度上显然无法判别出类型。

    外面的炮声越来越近,贺凡希望无人机应该可以很快发现这些讨厌的炮兵,林淮生在后面部署了120门(辆)远程榴弹炮,正在等着开张。

    远处的山坳里,几枚导弹腾空而起,干净利落地将靠近的无人机击毁,显然敌人意识到藏不了太久,开始出手了,最近的每一次坦克交战,都是以紧随印度坦克群后面的,山毛榉导弹或者道尔m1系统,对无人机的攻击,而拉开帷幕的。

    贺凡觉得不能继续多等,于是下令在大约1公里外,展开自由射击。

    躲藏在烟涡的印度坦克和步兵战车,正艰难地向前推进着,他们全都没有开前灯,只开着避撞尾灯,车长和驾驶员的头都伸在外面,以避免车距太近,但是夜间烟雾条件下的进攻,实质上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不少车辆还是碰撞到了一起。印度坦克手们心想,即便如此,好歹可以躲过敌人的无人机和直瞄武器的视线。

    从浓稠的烟雾对面射过来的一排炮弹,将印度部队的期待公平较量的梦想击碎,手握不对称技术代差的贺凡,怎么可能给数量占优的对手平等对射的机会?

    这些雷达测量,并计算弹道的炮弹,准头不如通过光学设备瞄准,毕竟炮手还不太熟悉这种对着虚拟光点射击的打法,但是既然敌人无法反击,命中率低些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事情。

    一时间横飞的炮弹接连击中了几辆冲在前面的坦克,印度指挥官在挨了几轮炮击后,意识到必须后撤,他下令全体战车发射热烟雾。并倒车退避,但是这些无效的措施显然起不了什么作用。除了靠低速倒车,退却到2000米的临界距离外,最好的办法实际上是停下来,这样就可以从对方的搜索视野中消失,但是并没有人知道这种办法,所有人只能凭界第一反应,争先恐后地向后面退。

    中国人神奇的穿甲弹,透过半公里厚的人造烟雾,精确地飞向他们,有时候炮弹会擦着炮塔飞过,但是有时候他们会击中底盘或者炮塔。

    狂乱撤退中,大量避让不及的步兵战车被倒车中的坦克撞毁,进攻的一个加强营的机械化部队,在一个连坦克的阻击下,完全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贺凡听到头顶上战斗机飞过的声音,他钻出炮塔,视线越过迷雾,等待着后方的丛林山谷地带被轰炸。

    低空掠过的飞机,向树林投下了凝固汽油弹,空军通过制造火墙,来驱赶对方零散的机动炮兵。

    眼看最后的目标全都消失不见了,贺凡没有下令追击,对他来说与林淮生的约定,只是一天内夺取机场,在击退敌人坦克后,这个目标可以交给其他部队去轻易完成,没必要冒险;再漂亮的交换比也不如一次0伤亡的战斗,可能让上级印象深刻,他力求想要的,不是歼灭所有敌人坦克,而是与其他部队的坦克指挥官拉开差距,最终获得更多部队的指挥权。只有这样,他可能在进攻新德里的战役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指挥区区一个营,或者更少的部队。

    645 寂静的等待

    国家意志天亮时分,3公里外的森林大火终于自己熄灭了,弥漫在战场上的各种烟雾也随之散去。

    机械化步兵的侦察部队靠近了昨天的一边倒的战场,发现了抛弃在战场上的11辆t72和6辆挑战者坦克,还有15辆bmp1、bmp2型步兵战车。

    大部分战车都是被穿甲弹击毁的,也有一部分战车是被自己人的坦克撞击熄火后,车组成员弃车而逃了,由于毫米波雷达无法很好地识别不动的目标,所以这部分战车基本完好无损。

    林淮生已经开始着手收集战场上被印度人抛弃的,后勤可以供给弹药零件的各种武器:105毫米榴弹炮,各种卡车,工兵器材,便携导弹,各种机枪等等,用来补充巴基斯坦部队的损失。巴基斯坦新的几个机械化营,差不多都是用印度武器装备起来的。

    15公里外,攻击斯哈赫巴德的黄德兴部队也有了斩获,本来这只是一次牵制性作战,用来配合贺凡夺取机场,但是守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后,黄德兴顺势将该城包围。

    天亮后,黄的一辆坦克靠近该城,发现了镇议会大楼上插着的巨大白旗,后来发现,城里只有一座野战医院和一百五十名无法移动的印度第1装甲师的伤员,目前由镇长接手。

    他乘势派兵接收了该城,同时抢在闻讯赶来的巴基斯坦第6装甲师侦察营之前,将医院里的伤员全部转移到中国野战医院,以防不测发生。巴基斯坦陆军,吃第1装甲师的亏不少,难免有一些复仇的念头,并且他们的崇尚的武德中,似乎不包括日内瓦公约,所以需要早作打算。

    在几次不好的苗头出现后,林淮生已经开始约束巴基斯坦军队的一些行为,作为补偿,他允诺除了将大部分缴获交给他们支配外,还会提供更多的中国装备给他们。

    目前林指挥下的巴基斯坦陆军部队,已经超过了15万,拥有1100辆坦克和大约900辆步兵战车,巴基斯坦将领们,也逐渐理解了中**队,优先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不太在意非一城一地得失的思路,将在伊斯兰堡外围对峙的预备队,迅速补充到夺取新德里的战线上。

    最让林淮生吃惊的是,小镇里的长老,还为黄德兴的部队,举行了一次有1500人参加的欢迎仪式,实在让黄德兴受宠若惊了一番。在这之前,只有旁遮普邦的几个穆斯林聚居区欢迎过巴基斯坦部队,大部分印度人对中**队持恐惧和敌视心态。

    2个月来,新德里北方的这些村镇,一直是印度21集团军的防区,和新兵训练基地。斯潘加频繁而又高强度的夜战训练,导致大量的农田和房屋被横冲直撞的坦克部队破坏,人员和牲畜死伤也不在少数,当地政府则以战争期间发生的不可预计的损耗为由,没有给与任何的赔偿;愤怒的当地人最终得出结论,世界上不可能有比斯潘加的军队更坏的占领军了,所以他们决定欢迎中**队来解放自己,当然某种程度上,这种倒戈行为,也是印度人民对战争前景不再抱有奢望,同时不希望被巴基斯坦军队占领的复杂心态的表现。

    随军记者拍下来当地居民和附近赶来的村民,夹道欢迎中国坦克的场面,于是贺凡在技术运用上的巨大成功,再次被黄德兴在政治上的胜利所堙没,对于上级来说,没有比这样的事件,更加具有宣传上的意义了;与之相比,某人在战场另一端,打了一次0伤亡的小胜仗,实在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

    昌迪加尔的林淮生稳稳得到了第二座机场,斗志全无的敌人甚至没有利用逃跑前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必要的破坏,他察觉到即使是斯潘加的部队,作战能力也在下降中,这一点确实符合徐景哲的情报。情报表明,整个一月份,印度陆军一共扩充了45万预备役部队,连一向把关很严的斯潘加的第21集团军,也因为之前作战损失惨重,补充了百分之十五的新兵,这使得有些部队的建制虽然在账面上仍然保持完整,但是战斗力却大大缩水,恶性循环的一个后果就是,指挥官对自己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不再摸底,这样就很容易在战场上出现错判。

    1月份的最后一天,林淮生的前锋距离新德里只有180公里的路程,挡在前面的是还有斯潘加尚能一战的,大约8万人的野战部队,另外还有帕斯阿德上将指挥的新德里卫戍区司令部部队,卫戍司令部临时拼凑出来了,大约60万人的城防部队,其中的九成属于训练不足,装备简陋,机动能力很差的乌合之众,这支庞大部队目前只有大约500辆坦克,而大量的西方援助,仍然在不紧不慢地通过海运送到。

    林淮生的部队满打满算只有十五万,他还需要修整几天,完善攻击计划,同时最重要的,当然是等待空中运输,为他送来几个重装坦克旅的装备。显然在他等待补充兵力和武器的这段时间,敌人不会什么也不做,他们也可能得到一段喘息的时间,快速训练出一些地面部队,但是重建空军完全没有可能性,印度能够出动的作战飞机,已经跌落到了两位数。

    阴沉的小雨中,久未露面的情报局长查曼,出现在了总理府,他希望能用最新得到的,触目惊心的情报,说服总理放弃坚守新德里的计划,至少应该将政府撤离本地,10天前,他已经努力过一次,总理完全不为所动。

    近卫联队的士兵,已经代替原来的总理官邸保镖,全面接管了总理府安全保卫工作,总理府顶楼平台上,甚至架起了高射炮。

    查曼刚才一路过来的时候,在达斯豪尔街街头上,看到的是,遍布的高墙、铁丝网以及沙袋垒砌的高射炮阵;防御工作还算井井有条,毕竟是老将帕斯阿德在主持最后的防御。在帕斯阿德的想象中,他可以利用市区逐次抵挡敌人,消耗敌人并拖延时间,而外围部队则可以趁机集结起来,偷偷占据有利位置,待敌人精疲力竭的时刻,发起反攻。但是查曼不认为中国坦克部队,会进行一次城市作战,他们也许会直接包围新德里,而不是攻占她,中国人善于在外线消灭援救部队,这是美国人提示的一种可能性。美国人进一步指出,如果斯潘加的部队被歼灭,其他印度部队很可能会溃散,这一点与查曼的看法一致,最近一个时期,对手的情报人员对印度预备役部队的渗透十分严重,每个师,每个团,都充斥着不同版本的,关于上级军官中饱私囊,部队无法作战的谣言。

    来到地下会议室,外交部长钱德拉已经在休息室长吁短叹地等着了,总理秘书提醒他们可能还需要再等上一个小时,这会儿总理正和占星术大师的摩罗尼什,在探讨战局的演化,和局面可能反转的时机。

    查曼耐心地在地下室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