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515

作者:野狼獾
更新时间:2017-01-06 21:39:22
望。”

    就在帕斯阿德下定了抵抗决心的同时,印度时间1045,新德里的外围阵地迎来了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空袭,中巴空军从20个机场上出动的战机架次,超过了战争首日,印度空军出动的规模。

    新德里以北200公里,12架歼11战斗机排成一道墙,向正面敌人发起突袭,它们携带着侦察吊舱以及远程反辐射导弹,将向每一部胆敢开机,又处于射程内的雷达开火。随后是从昌迪加尔起飞的大批歼10战斗机,他们担负着战场警戒,以及部分的空袭任务。在压制了敌人的部分防空能力后,3个批次飞豹从不同方向靠近前沿,战机低空通过敌人最前线,也就是那些距离新德里核心防空阵地最远的地区,进行密集的轰炸,轰炸目标为那些已经反复识别过的敌人物资囤积点,浅近纵深火炮阵地,各种指挥部,以及一些公路和桥梁。

    这次空中打击,主要在于展现空中优势,试探敌人防空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给摇摆不定的敌人指挥官一点厉害瞧瞧。徐景哲已经判断出,帕斯阿德不会简单地放弃抵抗的念头,他那种事事追求稳妥的人,很自然地会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但是并不等于他会老实就范,必须打掉各种幻想才行。

    主攻的歼16战斗轰炸机在战术打击后登场,执行战场遮断任务,它们的目标为纵深地带的各种集结区,防空阵地和旅团一级指挥部,但是仍然避免过于深入,以防新德里的防空网。

    对核心防空网的试探性打击并非这一天的空袭重点,但是将由3架新型战机进行试探性打击。这些隐形飞机参与了几次边境上的护航行动,其中一次取得了战果,但是还从来没有投入过对敌人纵深地面目标的打击。

    这些飞机是否将深入到新德里附近展开行动,以及深入多远?完全视电子侦察机获得的情报而定,如果没有意外,编队将按照指挥机制定的路线,从敌人雷达不易发现目标的区域接近,在到达敌人很难及时反应,己方又能从容撤退的距离时,战机将尽可能快地打开弹仓,发射几枚反辐射导弹,然后全力脱离。这将是这些飞机投入对地攻击的基本战术,大致与之前美制f35攻击巴基斯坦机场的战术相同,但是要小心得多,并不会飞临距离目标20公里的距离,这次试探性的任务,旨在通过压缩敌人雷达的反制时间进行打击,同时检验战机在对方雷达网中的隐形能力,而指挥机上的指挥员有随时取消任务的权限。

    首当其冲被炸翻天的,的处于是战线最前方的印度第39快反师,这支轻装部队一直忙于土工作业和士兵训练,今天终于迎来了第一波空袭,他们曾经见识过了趾高气昂的斯潘加军队,浩浩荡荡杀向北方;然后有见证了那些装甲部队在敌人空军的打击下,丢失了所有重装备,仓皇溃散回出发阵地的一幕,敌人空军的威力给快反师的士兵们留下了深刻记忆;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领教过轰炸的威力。

    成群的歼轰7飞过39师的阵地上空,飞机在第一时间用激光制导炸弹敲掉了高炮部队的射击指挥仪,高炮部队立即陷入了各自为战的状态,随后赶到的第二批次战机,向这些阵地投下集束炸弹。阵地上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所有的对空火力瞬间哑火。

    第39快反师,拥有师一级的番号,实际上只是一支人数众多的治安部队,通常担负一些反恐和边境守备之类的任务,战争爆发后,该师还担负起一些人员训练的任务,简而言之,就是不断地抽调人员为野战部队输血,所以这支部队尽管未参战,但是老兵也不多,果然空袭一开始,部队立即溃散。

    携带炸弹以及火箭巢的jf17战机,见缝插针地对阵地进行补充攻击,这些巴基斯坦人驾驶的轻型战机,敢于进行150米以下的超低空打击,火力异常精准,并且由于起飞机场很近,载弹量非常大,是非常可怕的对手。不过指望大干一场的巴基斯坦人很快就陷入失望,印度陆军第39师的阵地上,很少有什么高价值的目标可供选择,除了追逐逃跑中的卡车,没有太好的装备来倾斜炸弹和火箭弹。

    没有地面部队参与进攻,前线观察所发现了当面敌人在轰炸进行到30分钟后,开始失去指挥,纷纷放弃阵地,向南溃散。

    刚刚豪迈地表明作战决心的帕斯阿德,立即接到了潮水般涌来的各种求救电报,前沿的几个师同时报告敌人的总攻开始了,他们需要炮火支援以及空中支援,他当然没有空中支援,只能下令保持静默状态的防空武器开始反击。

    坐在牢房里的吉亚姆中校,发现头顶上昏暗的灯光开始闪烁,这是敌人指挥部用电负荷增加的迹象,随后他听到了外面很远处的声音嘈杂起来,也许是印度指挥部的人员开始集中,他想也许用不了几天,帕斯阿德就会回到谈判轨道上来的。

    686 新德里在摇晃

    国家意志电子侦察机这侧到敌人的雷达网并非一触即溃,它们正在进行不断转移开机的对抗动作,整个防空网显得井然有序。看来短时间内还可以应付寻常的打击,只有打掉几个阵地,才能让它们内部混乱起来。根据指令,所有的攻击部队都不得跨过红线,红线指的是敌人导弹理论射程内,比较有把握的距离,一旦出了这个区域,导弹的命中率就会大幅降低。此刻,只有一个特殊的编队正在慢慢靠近红线,等待命令跨越过去。

    指挥机上的指挥员通过数据链可以看到,挡在这支分队前方的s300雷达,这部制导雷达具备120°的扇面监视能力,并且可以低速旋转,但是目前它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并且天线阵面呈现一定的仰角,似乎除了防备空军战机,还在防御弹道导弹;中**队的多种打击手段,使得敌人利用事先部署的方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防御,反而容易出现纰漏,在多种系统对抗的局面下,防守方总是更容易出现偏差,这本来就是难免的,而对于行动僵化,一切等待长官命令的印度军队而言更是一个难题。

    “红箭队长,敌人没有特殊反应,按照预定计划行动。”指挥机内首长下达了进攻命令。

    “红箭明白。”

    简单的通讯过后,2架呼号“红箭”的隐形机开始转弯,试探敌人雷达反应,必要时作为策应,另一架则开始绕行到侧面,试图飞到敌人雷达视野死角区域扔几颗导弹。打击这个目标不是临时决定的,实际上几天前就已经下决心要试一下新的打击手段,一方面这部雷达的位置较为突出,容易靠近,另一方面中**队对镀“大鸟”雷达较为熟悉,平时的攻防演练也常常利用这种装备模拟对手,所以对它能够发隐形机的距离和角度较为摸底,当然攻击仍然需要循序渐进,因为隐形机并没有类似的实战中经验。

    即使在一个月前,将新型飞机深入到敌人后方,进行地攻击中,仍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新德里上空严密的防空网,使得各种可行的手段都被重新考虑,并作出取舍,最终隐形机和战术导弹,被看作为打击敌人关键节点的最有效手段,只要利用这两件杀手锏打乱了敌人阵脚,破坏其防空指挥部所掌握的冗余,这样其余的手段就有可以见缝插针地投入,将整个防空网瘫痪。

    一切如同演习,隐形战机小心翼翼地避开通过东面的一部法制远程雷达的侦察范围,这些老式长波雷达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但是模拟训练证明,如果软件和人员培训没有更新,威胁等级也十分有限,雷达自己会将有限的反射信号屏蔽掉,当然飞机本身还很难从无线电辐射周期来判断对手是否看到自己,必须依靠周边其余的侦察设备,从敌人的一系列反应中,获得一些反馈。目前印度防空部队仍然在进行从容的对抗作业,一部分雷达关闭待命,一部分在转移路上,另一些开机搜索,一切看上去有四平八稳,当然也透露出他们并没有多余的防范。

    战机绕行时尽量不将机身偏转过大角度,为了不使得反射面积增加;另一方面这架飞机的后部,有一定的红外特征可能被地面防空系统发现,必须留心不要暴露,由于机体以及腹鳍遮挡,这个角度并不很大,对战术影响并不很大。

    飞机慢慢接近到攻击区域,几个方向有新的辐射源出现,不过并没有对隐形机进行跟踪的,一切还都在掌握之内。仅仅依靠战机的传感器只能辨识出雷达特征和方位,如果需要知道精确的距离,需要其他手段配合,为了配合这次行动,出动的远远不止这3架战机。还有大量的随行战机进执行佯攻,电子干扰以及侦察任务。

    飞行员没有与指挥机进行多余的通讯,过多的通讯显然不利于隐藏踪迹的原始目的,尽管并没有发现印度人在电子侦察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此时,对目标的锁定已经完成,即使导弹导引头还无法测量目标辐射源,但是董爱丹已经通电运转,它被发射出去后,最初阶段将按完全有驾驶仪控制其方向,随后应该可以自行捕捉到雷达波束。

    攻击地点选择的有些远,距离目标仍然有80公里,没有过分逼近目标会给敌人留下反应时间,这当然是为了保险起见,即使是歼11战斗机也可以依仗速度,突然突破到这样的距离进行一次攻击,然后极速反转全身而退,但是在导弹发射前,对手一直都可以掌握飞机的位置,没有什么突然性,;而本次攻击需要测试的一个内容,就是敌人雷达操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情报部门认为,不同单位的印度军人在同样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应该是差不多的。

    一切按部就班,2架电子战飞机开始对目标雷达实施区域外雅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机,是害怕干扰过早,目标会经受不住压力,关机逃走。

    隐形小心侧转,平飞了一段距离,随即机腹下的弹仓打开,此刻战机处于目标雷达的侦测死角内,但是周边的其他雷达很可能会看到它,所以动作不能拖沓。

    2枚导弹被迅速地发射出去,尽管弹仓里还有2枚导弹,但是都没有进入发射准备阶段,第一次下手不宜出手太狠,重要的是战场信息的收集。

    从弹仓打开到投弹关闭,始终没有引起对手的特殊反应,红箭长机,按照原定路线继续向南偏东飞行,悄然离开战区。由于红外探测十分飘忽,偶尔可能在60公里外起作用,所以现在还不能急转往北,隐形机必须渐渐远离战区后才掉头返回,这期间将由其余的2架战机进行掩护。

    导弹迅速找到雷达旁瓣并紧追过去,果然对手的反制较之以往对抗反辐射导弹的动作,要迟钝很多,虽然周边的多部未被干扰的雷达至少可以看到导弹已经在空中,但是却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战术。

    导弹的整个飞行过程将长达一分钟,如果对手能够在前20秒实施关机,那么仍然有机会逃走,这种新型的反辐射导弹脱胎于中距空对空导弹,没有备较大的战斗部,实际上,它必须精确打击到雷达天线才能发挥作用。

    电子侦察机侦测到在导弹发射后的第55秒,地面雷达辐射消失,显然敌人察觉到了危险,准备要跑了,但是为时已晚,他们不可能在剩下的不到10秒钟内将雷达天线折叠起来,并启动车辆。

    指挥机上的指挥员祈祷能一并击毁车辆,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照片收集情报,如果只是摧毁天线,就要费一番周折了。

    第一枚导弹准确击中雷达阵面,第二枚击中载车,这一击彻底瘫痪了一个营级规模的导弹阵地,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相当的威慑作用,造成了随后赶到的一辆备份制导雷达长时间不敢开机。很快隐形机的传闻就如同传染病一样在印度部队中传开,难免对防空部队指挥官形成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侧,林淮生的新战术也开始进行第一次尝试,他利用躲在城内巴基斯坦特工对那些处于蛰伏状态的导弹阵地进行目标指示,进而展开打击。由于卫星可以拍摄到敌人的预设阵地,并且从阵地的结构。可以判断出主要指挥车辆的位置,所以即使无法实时拍监视到敌人具体部署,仍然可以对重要目标能进行盲目打击。

    第一个进入视野的目标位于老德里印度门附近,这是一个萨姆6导弹部队,刚刚机动到预设阵地,就被躲在1公里外钟楼上的间谍看到,间谍利用电台将地图上标示出的具体阵编号告知后方,攻击即进入准备阶段,此时间谍并没有离开,他们还需要冒险留在大约原地,等待对攻击效果进行收集。

    印度指挥官将在各个阵地间转来转去,当做战前的演习,常识告诉他只要他不打开雷达,就不会招来攻击。指挥官坐在指挥车内发布命令,要求各种车辆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战备状态,他要求比合格时间再快20秒;待会儿,他还要发布一次警报,演习一下突然出现的敌情状况下的撤离;训练大纲根据美方提供的参考指标制定,美军顾问告诉印度军人,只要应付得当,地面雷达可以跑赢远距离发射的反辐射导弹,如果敌机靠近,那么新德里周边有十几个导弹阵地正等着他们。

    目标的位置输入正在进行中,导弹旅长亲自坐镇指挥;这是一个相当纵深的目标,距离新德里总理府也不过15公里,届时导弹巨大战斗部的爆炸,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