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525

作者:野狼獾
更新时间:2017-01-06 21:39:22
火车站失踪的先头部队稍好一些,至少还能反击,但是真正的灾难也才刚刚开始。

    m3骑兵战车即使机动性能略好,与m2一样,在远距上只有陶式导弹可能威胁到坦克,陶式导弹的威力远大于中国坦克使用的炮射导弹,但是在黎明时分,很难长时间跟踪到地平线上时隐时现的目标,反坦克导弹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稳定的跟踪,而对手老练之极,根本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大约30辆步兵战车,也由一名被突然被推到指挥位置的美军顾问进行指挥,他面临着同样指挥不灵的问题,此刻利用地形靠近的中国坦克群,则如同一群狼,在东北两个方向上慢慢逼近对手,但是并不急于下手,似乎在试探对手的反应,同时在等待什么时机。

    一辆行进中中国坦克突然跃上一个显眼的制高点,惊恐中的步兵战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它头上,激光测距表明,敌人已经靠近到了3000米范围内了,这当然不是一次无谋的冒险,而是狼群进攻试探的第一个步骤,坦克连长就是要看看敌人的反应和惊慌失措的程度。

    制高点上的坦克车长和驾驶员都将头伸了出来,他们需要大范围观察对手的动静,面对亚音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他们很有底气做一次这样的挑衅,当然如果漏看了某个角度飞来的导弹,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不过这些坦克手也不是第一次这样故意招惹对手了,完全知道分寸在哪里。

    坦克炮手试着对一辆敌人战车进行瞄准,但是没有射击,尽管他有五六成把握在这个距离上打中敌人战车高大的侧面,但是开炮容易使得车长分心,于是坦克就这么与对手僵持了10秒钟,直到看到大部分对手以中等偏慢的反应将炮塔转过来。

    车长屏住呼吸,心里默数着10个数字,实际上他真的有一些喜欢上了这样的刺激场面,但是他知道,出风头的时间毕竟为限,到时候不论对手开火与否,他都将倒车下坡。

    数到8的时候,终于看到了2个无声的光点飞向自己,另外有一门大毒蛇喷射的火舌,也慢慢向自己这边盖过来。

    目的达到,他下令后撤。他倒车下坡的功夫,又有3辆敌人战车发射了导弹,但是这些导弹注定了赶不及迅速从视野中消失的坦克。

    敌人从做出反应到实施还击,用了大约20秒,这还不计算,导弹随后将要飞行2.8公里上飞行的大约10秒钟,对于打过硬仗,经验超群的中国坦克手而言,一切简直就是慢动作。这意味着,即使在1.5公里内,坦克也可以大胆地实施停车打击,然后全身而退,当然前提时,必须掌握好地形。

    坦克指挥官,连继续利用地形向只能做一些简单直线机动的敌人集群靠近,连长不时转动周视仪观察越来越亮的东方地平线,显然日出的时间就要到了,如果有一些额外的优势可以利用,为什么不用呢?

    步兵战车能否单独对抗坦克,这在军事理论上一直有所讨论,海湾战争中曾经有过一些利用夜视仪摧毁坦克的先例,使得这种看法占据上风,甚至有人认为,在新的军事变革中,装备反坦克导弹的轮式战车同样可以对抗坦克,而坦克本身将面临淘汰;最终猎歼火控和热像设备被装上了步兵战车甚至轮式歼击车,似乎取代坦克的势头不可阻遏。但是在贺凡两个月后撰写的,后来成为装甲兵教材的报告中,引用了本次战争的一系列实践,表明在大部分地形的对抗上,形势对坦克更有利,前提是,双方在夜视和信息系统上不能存在代差。

    有经验的坦克指挥官,可以充分利用机动,争取有利地形,而这样的优势最终将压垮对手,而步兵战车的指挥官即使有足够的经验识破对手企图,也无法弥补先天的,机动、防护、火力全方位的劣势,而最致命的火力的劣势,体现在反坦克导弹的低速度上,即使有一些步兵战车的单位功率不输坦克,也仍然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在两公里距离上,坦克完全来得及射击然后退却。贺凡从实践以及理论高度,将拉姆斯菲尔德企图灭绝坦克的谬论,彻底清楚掉了。

    一轮朝日喷薄而出,这对于被动选择战场的步兵战车而言,这是最糟糕的时刻,所有的光学观瞄设备,无论是微光的、热像的还是白光的,在这一刻都将作用大减。但是这个时间将持续很长,长到对手足够射击很多次。

    中国坦克仍然在利用起伏地形,跳跃着靠近敌人。即使气象情报不够准确,但是凭借合成孔径卫星以及高空无人机的重点侦察下,贺凡的部队对进军路线上的地貌掌握,远远超过有美国情报支持的印度。这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掌握战争主动权,可以自主选择战役方向的一方,特有的,无可取代的优势。

    每一个车组都选择了可供进退的有利地形,在自己掌握的时间进行攻击,这种战术对地形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个略高于坦克,可以开上去的缓坡就行,他们从停车搜索目标,到实施攻击的时间大约需要15秒,有无人机或者车长提前下车侦察则更快些,而这段时间敌人无法有效反击,超过这个时间,将会面临危险的。

    一些坦克开始展开炮击,另一些因为俯角不理想,迅速倒退下来,然后选择其他的射击位置,但是可以自由选择开火阵地本身,已经体现出了绝对的优势。

    美军指挥官早就看出了敌人接近的意图,但是似乎没有破解的办法,及时的日出导致了他无法很好地观察东面,第一轮打击从东面展开。6辆中国坦克从1800米至2500米的距离展开射击。

    这些目标远比印度陆军常见的bmp―1或者2型战车容易击中得多,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侧面。通常,中国炮手在面对bmp战车时,必须小心修正一下弹道,自动装表的工况下,炮弹很容易擦着车体飞过,但是修正过度,则容易掉在地上,稍有横风,就不可能在远距离上击中镀步兵战车的炮塔。但是这些美军战车尺寸要大得多,甚至比所有的印度坦克都要高,当然还有与bmp-1同样不堪一击的装甲。

    大部分战车被击中时,它们要么还来不反击,要么导弹还在空中。当第二轮射击结束,已经有7辆步兵战车被摧毁,这导致了部队完全失去了指挥,。美军指挥官终于领教到了他的同行们经历过的部队失控的噩梦,他手下大部分印度车组,比他们的洋指挥官更先看出了必败的苗头,并且他们逃离战场的方式不是掉头撤离,而是干脆弃车而逃,作为经历过不少败仗还能生还的印度军人,他们对如何逃生是自有一套的。

    战斗很快从僵持,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犀利的坦克炮在2000米内停车状态下,对与布莱德利这样低速行驶目标的命中率,超过六成,对停止不动目标的命中率高大八成,而敌人却根本无力反击。

    东面的胜利,搅得3公里外,自以为势头良好的藤田上尉心烦意乱,他注意到自己的侧翼出现了巨大的空挡,目前他最前锋的坦克已经将双方的距离从4公里缩短到了1800米,似乎很快就可以收拾到正面敌人,这使得他又不甘心认栽退出战场。他的队形已经混乱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大部分坦克的间距从追击时的70至100米,扩大到了200米至1公里,唯一的好处是敌人的炮击停止了,大概是因为目标太分散了。正面敌人始终很有章法地后撤,一半的坦克利用烟雾掩护,移动到了侧面骚扰,另一半则继续倒车,并发射了3至4轮炮射导弹,以及至少2轮穿甲弹,来拖延时间,并且很有效。在敌人的攻击中,已经有2辆坦克被这种导弹击中,并损失了一辆。这使得藤田上尉很难集中火力,而命令的下达则总是被错误理解或者延迟执行。是否立即掉头逃回库尔贾?现在或许还有选择的机会。

    一枚炮弹重重击中了m1a1的正面装甲,但是没有击穿。

    “放心,他们就算在500米内也无法击穿我们。”上尉自信说道,试图稳住自己的印度车组,敌人在低速倒车状态下,火炮更容易稳定,不过坦克的正面装甲还是可靠的。

    他的炮手也没闲着,但是已经浪费了3次射击机会,他希望这一次能准确些,到目前为止,他的所有车组只报告了2次超过2公里的命中,但是都没有观察到击穿,对方坦克仍然行走自如。藤田一直在留心测距数字,已经到了1750米距离,显然是有把握了。他大喊着让炮手开火。

    一声巨响,他紧贴着稳像观察弹道,这一次的瞄准完美无缺,炮弹笔直飞向目标,如果击中,贫铀穿甲弹的威力足够让敌人知道敬畏。他看着炮弹直接命中了敌人正面装甲,腾起了一片白雾,等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发生,并没有看到从座圈接缝处窜出火苗,目标甚至还在倒车。

    “我就知道打不穿。”

    印度炮长用英语嘀咕了一句,似乎对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了,他对贫铀穿甲弹没有概念,无法理解此刻美国车长的沮丧和惊恐。

    藤田下令全体做最后2次射击,然后释放烟雾,调转车头撤离,他认为这样的部署可以让中国坦克搞不清自己的状况,不敢贸然反击。无论如何,他在速度上还有一些优势,希望可以借此,迅速摆脱危险,但是在他掌握的情报中,中国坦克装备的毫米波雷达,是某个主动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而非战场监视传感器。

    敌人开始一起释放烟雾,贺凡就知道他们要跑,之前他们的行动没有这么统一过,显然是通过简单无歧义的命令,而进行的动作,这样的命令,应该来自于最高指挥官。

    他利用毫米波雷达可以准确地看到对手速度的变化,这部雷达可以看到所有的十几辆坦克,包括损坏地停在原地不动的,并且可以通过数据链,向周边的部队传递战场态势的变化信息,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就紧追上去,如果敌人又回来,他也可以第一时间反击,大不了再退。他在显示器上将要求优先追杀的,位置最孤立的目标指点出来,各车组自行编组,立即投入到追击当中。

    698 大规模空袭

    国家意志躲进了烟雾十秒钟后,仍然有一发炮弹击中了藤田的炮塔正面(他的炮口向后),索性没有击穿。他早就看不到对手了,但是对手似乎还能得见他。此时,他已经完全无法掌握东面另一股敌人的位置了,那里的步兵战车不是被摧毁,就是在逃跑中,无暇侦察目标,局面已经失控。最坏的情况那边的敌人坦克会拦截到自己前面,那样败局很难挽回,他不能直接向出发地库尔贾跑只能向偏西方向跑,以避免这种情况。

    他突然慌张起来,如果他死在这里,家里人甚至不会知道他是战死的,美国与中国之间并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所以他们多半会隐瞒这些事情;如果被俘,中国人可能会利用这样的局面,说不定让自己上电视出丑,他们应该干得出这些事情,尤其对一个美籍日本人。藤田想,自己应该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

    他在电台里呼叫他的三个美军排长,对他来说,无论如何要把美国人救出来,三个人倒是都还安全,但是每个排都有失去联络的坦克,显然败局已经注定了。

    1500马力的燃气发动机咆哮起来,这使得坦克经历急速的转弯后还是很容易将越野速度恢复到40英里每小时,他呼叫无人机立即救援,可以看到几架捕食者正在接近中,但是他知道,这些中国坦克有强大的随行防空火力,他不敢多想这些无人机的命运,反正他们又不是活的。

    无人机能够猎杀坦克的距离,不到红旗17能够消灭它们距离的一半,实际上,无人机要搜索地面坦克本身就需要靠到非常近的距离,加上在混乱战场上进行敌我识别的步骤,整个过程非常繁琐。

    附近行进中的红旗17按照3比1的比例,使用战场监视雷达,并实施数据共享,监视坦克群头上的天空。敌人的无人机一进入探测范围,就被紧紧盯住,它们根本没有能力接近贺凡的集群。

    美军经历了十多年非正规的反恐战争,对于战争的理解发生了非常有害的改变,军队建设以及兵器配置被大幅改造,其与实力对等对手,进行大规模野战的能力,实际上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等待着一次强有力的对抗来戳破这一层纸。

    停在后方烂泥里的哨兵雷达,同样看到了大量出动的中国无人机,但是前方的复仇者系统,只能等待敌人靠得更近些,近到光学设备能够观测到才能发起攻击。由于连年的军费缩减,使用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导弹与悍马底盘结合的slamraam地对空系统,从未真正取代落后的复仇者系统,中俄的军事理论中,类似复仇者这样,轮式底盘加上近程导弹的鸡肋组合,非常不适合随同坦克集群作战,它们无法与爱国者导弹很好地进行衔接。

    红旗17迅速展开反击,空中乱窜的捕食者大部分还来不及看到目标,就被导弹击落。而中国的无人机则悄然靠近了美军坦克,m1a1过高的速度,成为了阻碍激光制导炸弹命中率的一个音速,不过早上自北向南的风向,有利于炸弹攻击较快的地面目标。很快,又有2辆m1a1被50公斤炸弹炸得东倒西歪。

    贺凡的追击渐渐减慢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