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25

作者:理查德·艾尔曼
更新时间:2017-10-26 11:53:59
毫无损于金字塔的雄伟气魄。白天,高大的金字塔挡住了太阳的照射,形成一个巨大的阴面,犹如日落黄昏的景象;夜晚,在月光的映照下,金字塔变成了一个离奇古怪的幻影。

    这座巨大的金字塔虽然被它的设计者建低了31英尺,但仍不傀为埃及境内80座金字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的顶尖离岩石底座曾达到481.4英尺高,可惜现在它顶部的12层石级已经不复存在了。金字塔底部两端最长曾达756英尺,整整覆盖了13.1英亩的面积。胡夫法老在第四期代开始执政,历史上称这个朝代为"古王国"时期。胡夫的父亲叫斯尼费鲁,他也曾在开罗以南56英里处建造过一座叫密杜姆的金字塔,后来这座金字塔坍塌了。在密杜姆以北30英里处的达歇,斯尼费鲁法老还建筑了另外两座金字塔:本特金字塔和北部的"石头金字塔"。正是这位法老继承了和三朝代的佐塞法老建造金字塔的传统。佐塞法老在开罗以南20英里的萨盖拉建造了"台阶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离"宙王国"的首都孟菲斯城不远。

    佐塞法老的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780年建成的,一个世纪之后,胡夫法老的金字塔也开始建造。这座金字塔建成之后,因其表面覆盖了一层平滑、闪光的石灰岩块而闻名退还。

    如今,这座最大的金字塔已破烂不堪。在它附近的图拉采石场里,所有的石灰岩块几乎都被后来的一些建筑者取走了。据传这些石块大部分都被用来建造十三世纪古开罗城的城墙或其它建筑物。

    大金字塔上的230万块石块大部分都采自吉萨附近的石灰岩采石场。部分精细雕凿的石块是从尼罗河上游东岸,几英里以外的图拉采石场拉来的。除此之外,埃及人还用了一些花岗岩,尤其是大金塔内室的用料都是花岗岩。埃及人认为花岗岩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坚硬结实。但花岗岩很难开采和雕凿,而且离这最近的阿斯瞪花岗岩采石场,还要向南走500英里的路,因此在修造金字塔时,很少使用花岗岩。

    大金字塔上的每一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些甚至重15吨,最小的也不低于1.5吨。因此大金字塔虽然已成了一堆废墟,但它仍然显得巨大无比。

    大部分关于大金字塔的奇妙推测都与金字塔的建筑细节情况有关。古代的人为何要建造这种样子的金字塔?金字塔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建金字塔是为了什么目的?

    惊人的方位

    1880年末,现代建筑学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对大金字塔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指出大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上。因为其各个棱线都汲为正确地面向东西南北,各方位的误差也都在5分(1分是1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内。这一误差仅相当于肉眼见到的满月的六分之一大小,这是非常精确的观测技术。虽然卡夫拉王和门考拉王的金字塔方位,也正确地面向东西南北,但总不及大金字塔来得正确。

    [365小说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这一精确度还反映了埃及人的高超的观测技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埃及人竟然能在大金字塔这么宏伟的古迹上保持这样高的精确度,显然埃及人是有其重要的意图的。

    其水平度的正确度也令人震撼。因为其误差仅1.5英寸(约3.8公分),即使是现代的建筑也难以与其媲美。

    建筑上最值得人感叹的,大概是外壁石头的精妙组合吧!因为这些石头都很像艺术品般地,紧密地重叠着,其空隙小得甚至无法放人一根头发。

    再者,其力学构造极其巧妙。大金塔并非是将近300万个石头直接堆砌成四链型。因为若构造如此单纯的话,那么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崩颓,就会因为过于笨重,而全都崩坏了。

    支撑大金字塔的,是类似树木年轮的内部构成。正如硬层与软层交互的年轮一样,大金字塔的内部,也是由称为扶壁的硬体构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层所组合而成的。最内侧有支撑塔顶重量的扶壁,外侧则在一定的间隔中,配置上扶壁,外侧的护壁稍向内倾斜,这是为压住填石向外测倾倒之力。

    胡夫王及另外两位国王的金字塔,在建造时其表面都为乳白色的石灰岩所覆盖,因此,每当太阳一照射,就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不过,由于十三世纪时发生大地震,所以使得一部分崩落,而这崩落的部分也被拿去当作上好的建材。也因此今日我们所见到的只是些生硬突出的楼梯状石头(卡夫拉王的金字塔的上方1/4处还剩有其中的一部分)。

    即使大金字塔外侧的石头完全崩颓,但大金字塔仍屹立不摇,原因就在于采用巧妙的扶壁构造。

    "国王墓室"的空石棺

    若与大金字塔宏伟的外观相比较,其内部构造,就出乎人意料地简洁--诚如后述,其内藏的秘密是难以计量的--。

    大金字塔的入口在北侧斜面中央,高度约20公尺的第13层的石雄处(此入口现已堵塞,参观者需从此处起约10公尺下之被称为"亚鲁・玛姆思的盗墓坑"的入口进出参观)。

    一进入原来的人口,首先开始的是一倾斜208度的"下降长廊"(高1.2公尺,宽1公尺)。下坡道后走约30公尺,就进人岩盘中。再往下走约80公尺,通道即成水平,而再稍往前走之处,就是"地下室"。位于金字塔塔顶正下方地表下30公尺处,是一高3.5公尺、宽14公尺、深8公尺的空房间。在房间的东端有另一条水平长廊通往南端,但约14公尺后就不通了。由于"地下室"仅建造一年即停工,因此我们推测当初它可能是预定作为棺室,但后来则因某些理由面中途放弃了。

    重新回到距"下降长廊"入口约30公尺处,还有另一"上升长廊"。爬上倾斜度26度的"上升长廊",走约38公尺,即会碰到两条长廊呈一竖坑相交之处。面向上方的走廊是通往"国王墓室"的"大长廊",面向金字塔中心部,呈水平延伸的是通往"王把墓室"的长廊,而竖坑则弯曲地与岩盘中的"下降长廊"相连。

    先走向水平的长廊约35公尺,即抵达"王纪墓室"。"王姬墓室"是约5公尺平方的房间,天花板呈圆形,最高处的高度为6.15公尺。内部构造为上等的石灰石。在南面和北面的壁面上,各有向上呈45度,看来是通气孔的气洞,但是至15公尺处则中断。这间房间是因其天花板的形状,才将它称为"王妃墓室",因为至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实证据显示它曾放有王妃的棺木。

    回到走廊的分歧点后,再走入"大长廊",那里有一高8.5公尺的宏伟通道。"大长廊"是大金字塔中最具规模的长廊,以与"上升长廊"相同的角度,向南攀升。由于其壁面现已为火把的烟熏黑,所以参观者极难看到石灰岩表面的光滑度。

    爬完约47公尺的"大长廊",再穿越"休息室",即抵达"国王墓室"。

    "国王墓室"的深度约10公尺、高度和宽度贝口都在5公尺左右。虽说是"国王墓室",但却只是一间在西侧有无盖之空棺的房间,因此一心以为会看到豪华景象而进入这里的人,最后都败兴而归。

    九世纪韧,为掠夺国王的陪葬品,而掘盗墓坑侵人大金字塔的巴格达的哈里亚鲁・玛姆恩,也在看了墓室的样子后大失所望。

    我们再来看看"国王墓室"的四周。在墓室的上方堆砌了5层花岗石,全体的高度为17公尺,各层之间有空间,最上方的房顶呈山形。这就是闻名的大金字塔的"重力扩散室"。各层之间之所以设有空间,是为防止墓室被数百万吨的巨石所压碎,大金字塔令人惊奇的技术也存在于此。

    大金字塔建造之谜

    纪元前五世纪,探访吉萨高地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载一些有关他对大金字塔的观感。

    "胡天王国听从祭司们的建议,而使得国民陷于水深火热中。他为了自己,强制全埃及的人民工作,更常以10万人每隔3个月交替一次的方式服劳役。仅仅建设为拖拉石头的道路,就使人民的劳役持续了10年。建造一座金字塔须花费20年。"除此之外,他也记载了有关大金字塔建造的方法。

    "其建筑方法是阶梯式的建筑方法。先造好阶梯后,再用木制的起重机举起剩余的石头。或许是用与阶梯数量一样的起重机,也或许只用一台易于移动的起重机,一一地往上移动。"

    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中,因记载着有关古代人建造金字塔的诸多事项,因而是一极贵重的记录。但他只不过是一位金字塔建造后约2000多年后才出生的人。而且由于希罗多德是文化曾十分繁华的希腊人,或许会对埃及有反感和偏见,因此我们无法完全采纳其记述。

    根据众多先人的发现,今日专研金字塔的学者推测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如下述:

    根据当时纸草的记载,直接指挥建造大金字塔的是宰相海莫。他先选定场所,亦即选在尼罗河西岸不远也不近的岩盘坚硬的高地。古代埃及入深信太阳西沉的尼罗河西岸是死者之国。为避免过于接近尼罗河会遭洪水淹没,以及避免尼罗河过远不便于搬运石头--因此才选择完全符合此条件的吉萨高地,为建造大金字塔处所。

    场所一决定,就在高地岩盘上,挖网眼状的沟渠,并使水流人沟渠中。水痕会印在各种沟渠上,借此以测定大金字塔的正确平准度。

    接着再将金字塔的四角配合东西南北4个方位。做此工程时,须利用星座才能正确无误,不知当时他们是如何来计测的。

    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石灰岩大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采石场采掘而来,而长廊和房间中所使用的花岗石,则是经尼罗河上游的亚斯文等地采掘而来。凿石头时,是先用凿子在石材上开洞,再打人木楔子于洞中,而后再放入水中使其膨胀,最后再使用将石头从岩盘切离的方法。

    凿下后的石头,先放在橇上,再放在并排的圆木上,用绳子拉到河岸。当时他们还不知利用车轮或马。

    在尼罗河上装载物品时,大都使用加了动物皮制浮袋的木筏,只要再用滚轴一推就起来了。希罗多德说是用起重机,但埃及农民自古以来所使用的木制卸货机,实在是极不可能举起平均2.5吨的石材。因此,他们是先在金字塔的侧面建造斜坡道,再随石阶愈高,而往上建斜坡道。也在斜坡道上埋人圆木,以减少撬的阻力。当建造至金字塔的塔顶时,就再一边降低斜坡道,一边填人上等的石灰岩以润饰。

    那么,这件大工程究竟需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员呢?若依照希罗多德的记述"10万人每天3个月交替1次",那么1年即需40万人。可是,根据现代学者的估计,即使大金字塔的石头数量有100万个,但若1年用2 到4 个人员,则10年前后即可完工。

    墓地、历法或天文台?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大金字塔的疑问,其中最大的疑问座是"大金字塔真的是胡夫王的墓地吗?"而认为是胡夫王墓地的根据,则只有希罗多德的记述,和记载于"重力扩散室"中胡夫王神圣文字而已。

    许多深信是胡夫王墓地的人,认为"国王墓室当然就是胡夫王的棺室,而剩余的石棺当然属于他。至于木乃伊和陪葬品则老早以前就被盗取了"。此外,也有人虽然主张是胡夫王之说,但却主张"胡夫王棺木并不在国王墓地,而是在他处"。

    主张此说法,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希罗多德。他说:"挖开金字塔屹立处的山丘半山腰,会发现也建造了地下室。这是国王为自已所建造的墓室,透过沟渠引入尼罗河的河水,以使墓室像座孤岛一样,不受外界侵扰"。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金字塔并非是国王的墓,而是为其它目的而建造的"。这种说法自八世纪阿拉伯的史学家巴陆基提倡洪水避难说以来,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提倡。

    再者,还有另一较古典的说法,那就是约300年前,法国的德・夏鲁塞所提倡的大金字塔日时计说。他注意到照射在大金字塔各斜面的太阳影子,会随季节的更选而有微妙的变化。经过1年观察的结果,他终于查出在北侧的斜面上,分为可形成影子和不能形成影子的季节,而其分界就在3月1日和10月14日。而这2日又正值是播种各种农作物的时期,因此,他才发表大金字塔是用来通知耕种用之历法的日时计之说。

    除上述二者之外,还有麦克罗库敦提出的天文学说,则是依据大金字塔内部构造的观点,导引出另一更大胆的假设。据他所言,以前的大金字塔的高度只有现今的三分之一,其内的大长廊和下降长廊的上端都是露在外部的。大长廊的倾斜度呈一直线地面向阿尔法星的方位。而人们则是从长廊底部,透过隧道,观测这些星星。

    阿尔法星是当时的北极星,而天狼星则是预知尼罗河是否会泛滥的重要星球,但当地球转动,星球位置一改变长廊就丧失其天文台的作用。因此,胡夫王就命令改变计划,改将自己的金字塔建造在此处。因为像天狠星如此明亮的星星,即使是透过长廊一样的隧道,也应看得十分清楚。

    有不少人士支持他的说法,但现代的某位专研金字塔的学者,则反对地说"若认为他们只是观测1颗星星,就建造高达40公尺的巨石观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