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667

作者:天下第一白
更新时间:2018-04-16 21:00:00
,我不可能拒绝张宁你的邀请。一方面,我觉得,或许你可以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不为别的,冲着这一份薪资,我也觉得,我没法拒绝。不过,很抱歉,张宁,我不能答应你的邀请。”

    “为什么?”

    “没为什么,如果硬要说为什么,那只能说,我并不适合管理你所创办的大学。虽然,我在这方面有一些经验。但这一些经验,都是继承原来的基础之上。对于一所全新的大学,对于一所要开创新的教育体制的大学,我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创,我也并不知道,我应该怎么去做。所以,很抱歉。”

    这一翻话,张宁更是佩服起李过生。

    李过生的德品,不可谓不高尚。

    可惜,国内太少这样的人了。

    只是,张宁还是有一些不想放弃。

    不管怎么样,也许李过生并不是特别合适的人选,但至少,以他的德行,也不可能将新开创的大学带上一条歪路。而且,自己提民办院校。未来要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比之在他原来所在的学校更为的容易。

    “李校长,您考虑一下。”

    “实在抱歉,关于你的邀请,其实在你未有邀请我之前,我就已经考虑过国内教育这一块的现状。刚才我也跟你说过,我曾经想改善,但后来失败了。直到现在,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不过,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但就怕你有一些不敢用他。”

    “谁?”

    “朱青时。”

    “朱青时?”

    张宁感觉这一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但又记不起来。

    “朱青时是中大的前任校长,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朱青时选择了辞职,目前休养在家。张宁,你不仿去找找朱青时。”

    ……

    朱青时。

    奇怪,李过生怎么向自己推荐朱青时。

    还说,就怕我不敢用他。

    难怪这个朱青有什么问题吗?

    更为奇怪的是,自己怎么对这个名字有一些熟悉。

    遗憾的与李过生分别,张宁回到了家,上网查找起朱青时的资料。

    这不查不知道,一但,连连让张宁大吃一惊。

    朱青时炮轰现行办学体制。

    朱青时直面高考有何作用。

    朱青时建议取消文理分科。

    朱青时质疑英语为何成为必修。

    朱青时向两/会建议,加大学术**处罚制度。

    一系列的炮轰国内教育体制的新闻,瞬间闪进张宁的眼前。

    看到这一些新闻,张宁才算是知道,这个朱青时,为什么要辞职了。

    尼玛,这简直是与国内教育体制火拼的节奏。

    这样直言的牛人,想不辞职,别人也会逼着他辞职。

    不过,这样的牛人,张宁却越看越是喜欢。

    不错,李过生校长推荐的人果然够厉害,这样的人才,虽然看起来太过于狂妄,但是,现在的自己,不正是需要这样的人吗?

    “对,就找朱青时。”

    当下拍板,张宁决定了,邀请朱青时。

    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朱青时与自己的想法有一些一致。

    更为重要的是,在查看起朱青时的资料时,张宁终于知道了朱青时是谁。

    他就是后世南/科大的校长,也就是国内高等院校创新第一人。

    在他就任南/科大校长期间,朱青时以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的办学模式,成为了备受观注的中国教育改革风云人物。可惜,因为后来行政干预,朱青时仍是很遗憾的离开了南科大。

    不过,哪怕就是离开,在朱青时担任南/科大期间,在校的40多位学生,其中有大部分人都去了国外的名校留学,并且,在国外,虽然南/科大的的文凭是自授的,但国外很多高等院校,仍是支持相信南/科大的办学理念,接受了这一些留学生。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全国参加的各类比赛当中,都获得了重要的奖项。

    这样的人物,简直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呀。

    ……

    第二天,有一些迫切,张宁想见一见朱青时,准备与他聊聊。

    可惜,或许对于别人来说,如果当他知道,科技之王的张宁想要见他,他绝对会欣喜的发狂。别说有时间了,就算是没时间,也会抽出时间来见张宁。可是,对于这个很与别人不一样的朱青时,他却直接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没空。”

    “我靠,这个朱青时,很有个性的嘛。”

    有一些哭笑不得的张宁,心下郁闷。

    不过,张宁倒没计较。

    虽然自己很出名,但对于有一些人来说,别人未必会将你放在眼里。

    特别是对于那些一心只搞学术的教授,学者来说,他们未必会多么的在乎张宁。

    不得不,张宁硬着头皮,打电话给了李过生,想叫李过生帮个忙,约朱青时见一面。

    可惜,朱青时连李过生的面子也没给,仍然是选择不见。

    第953章 :钱学森之问

    有个性呀,有个性。

    张宁倒没有生气,仍是不时观注朱青时。

    退休下来的朱青时有着非常多的精力,除了时常去一些大学开下讲坐之外,在他的微博,也就是企鹅认证的微博上面,也不时发言。

    高校评估“只适合不多的学校和少数类型的学校,”如中科大、北大、清华、复旦这样有基础的,而“对于条件相差比较远的或类型完全不同的学校,赶快停止这样的评审,否则会把这些学校给摧残了。”

    这是朱青时最近发出来的一条微博。

    微博说的是高校评估问题。

    之所以提这个问题,以眼下社会热点有关。

    现在是2005年的4月份,离国内的高考越来越近了。

    与此同时,一年一期的全国高校评估,也在这个时候出现。

    说到这个评估,其实就是全国高校的一些排名。

    哪个大学,哪个大学排在第一位,全国前十所大学又有哪些之类。

    每年一度的时候,这样的评估,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

    不过,与很多媒体议论全国高校评估分数不同,朱青时却大为反对这种评估。

    现在的教学评估不可信,就在于结果的泡沫化,这种泡沫化重创了学术诚信。”高校评估一刀切,死框框,一方面是高校评估专家组存在形式主义,走过场,接受公关;另一方面是各高校的集体作弊,无形中摧毁师生的道德与人格。

    与民休息三年,三年不评估,三年没有会。提高教学质量,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学校休养生息。何况一个学校办得好坏,不是靠上级组织的评估评出来的。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它是靠社会上的影响,由社会评估的。

    我对中大主要的贡献,不是做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就是让科大免除了这些年的不少大折腾。”如,没有大规模扩招,没有建新园区等。

    李过生没有推荐错,看来,这个朱青时,果然言词犀利。

    继续观察。

    张宁开了一个马甲,悄悄的观注了朱青时的微博。

    不仅如此,张宁还小小的对朱青时的微博进行了回复。

    “社会评估看起来不错,但是,国内社会一般散沙,民间不可能有这样的评估机构。哪怕就是有,恐怕,大家对于这样的评估机构也不相信。所以,我觉得,评估不是问题,反而他是好的。最起码,他让更多的学子以及家长,知道全国各地学校的特点,但一个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估,就是失败的评估了。”

    点击回复,张宁很希望在微博上与朱青时探讨一下。

    可惜,虽然朱青时的粉丝不多,只有一万多,但回复也有几十条,张宁回复之后,几天之内,朱青时都没有回复。

    不过,张宁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观注朱青时的微博。

    这一日,媒体再度爆出今年教育的一项重点创新――取消文理分科。

    官方给出的建议是,从今年开始,将会在全国少部分地方先行实验。未来,可能将取消文理分科推广到全国。

    这一条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观注。

    有人说,取消文理分科,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始,这是好事,值得称赞。

    也有的说,现在学生考一科都觉得知识点太多了,文理不分,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对于这一点,朱青时也有自己的看法。

    不过,朱青时即不赞同分,也不赞同不分。

    在微博上,朱青时说道,其实,“取消文理科”是个很表面的问题,根本不值得大家去纠缠,而这个浅层次、表面化的问题却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力,这样讨论下去不会有结果,也没有什么意义。高考不改革、教育结构不调整,“取消文理科”也是白讨论。

    取消文理分科,我不赞同也不反对。但是,现在高考还是“指挥棒”,高考决定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学生不按照这个模式学,就考不上大学,当然谈不上素质全面发展。只有真正推进高考改革、解决教育结构调整这些体制上的深层次问题,高校应该怎样招生、文理分科这些浅表性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高考招生应当打破“一考定终身”,实现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统一计算,并统一标准。

    这个朱青时,果然不愧是后世教育改革的先驱呀。

    这一些话,可谓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很多观注了朱青时微博的粉丝,纷纷向朱青时留言,表示支持。

    反对一考定终身。

    是呀,应该加入平时成绩,以及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考得好能说明什么,中国人一直是考试天才,但在世界创新方面,还是弱后于欧美学子。

    当然,张宁心里也是反对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

    要不然,他也不想创办自己的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

    不过,张宁还是很认真的回复了朱青时。

    高考一考定终身虽然不见得完美,但现今阶段,国家能够想出大规模招收人才的方式,也就只有高考。至于朱先生您所说的,实现平时成绩与高考成绩综合统一计算,这看起来不错,但实行起来更为困难。

    谁能保证平时成绩是真是假?

    谁能保证这里面的公平性。

    恐怕,以现在全国这么多学校来说,光是一个平时成绩,就可能掺进无数的水份。

    当然,或许国家也可以监督。但这种大范围的监督,一来太过于费时,二来也麻烦。

    三来,地方监督,更是不可能保证公平性。

    同样的,张宁的,朱青时仍是没有回复。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朱青时只更新了三条微博。

    三条微博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事情,张宁也就没有观注。

    吸引张宁目光的,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一句感慨。

    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创办了很多学校。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一句感慨,是国内领导人当天前去拜访钱学森的时候,钱学森有感而发的。

    后世这一句感慨,也被称之为钱学森之问。

    与钱学林之问一脉相连的,还有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

    这是李约瑟方在1976年时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也被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同时,李约瑟还提出了一个悖论:“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而哥伦布、麦哲伦正是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在当时,李约瑟难题也一度引起了很多人的郁闷。

    是呀,中国为什么开头一千多年来走得这么好,最后居然如此败家?

    人们无法解答这个难题。

    这已经成为一个未解之题。

    只是,相对于几千或者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