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选角要能参与意见这事,是冯一平之前特意交代的,年前跟那么多公司洽谈的时候,并没有这一条,是因为他有印象的那些影视剧,在角色的选择上,都还过得去。
至少不会把黄渤的角色,设定得风度扁扁,也不会把蒋欣的角色,设定得弱质芊芊。
但是港台,还真不一定,比如湾湾那边美艳得让你觉得不是眼睛出了问题,就是电视机出了问题的“西门大妈,”。
至于香港这边,他更看不惯。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作为一个曾经的迷弟,冯一平有一阵子,非常喜欢香港的一些明星,比如周润发,那一笑的魅力;比如梁朝伟,那一眼的电流;比如李嘉欣,那一脸的清纯;比如邱淑贞,那一身的性感……。
有一段时间,他就和后来的那些无脑粉一样,也是只要他喜欢的那些明星的电影,一部都不会放过,虽然其中一些也免不了让他失望,但这依然不能改变他对那些明星的印象和喜爱。
但是到后来,他终于能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一些现象,让他对曾经喜爱的香港电影敬而远之。
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后来的香港电影,都像春晚的那些语言类节目一样,都要生硬的拔高,不管是什么内容,最后都要朝人文关怀、普世价值上扯,比后来强行植入广告的行为还要可恶。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以前没感觉,后来感觉越来越明显的那种面对内地同胞时,一些电影人骨子深处的那种优越感。
话说到现在,香港电影人,在内地面前,真没有什么好优越的地方,03年,内地自拍片的票房收入,是11亿,而去年香港的总票房,不过3.6亿。
很明显,华语电影的出路,只能是在内地。
就像后来的好莱坞,为了内地巨大的市场,也启用了一些内地演员一样,现在香港和内地,也做了一些合拍片的项目。
就像在上个世纪的好莱坞,华裔演员只能出演一些固定的反面角色,就像上个世纪末,香港去好莱坞闯荡的演员,只能演打手一样,在这些以内地市场为主的合拍片里,内地的明星,不管演技如何,都只能跑龙套,比如去年《无间道3》里的陈道明,他演的角色,那是什么玩意?
还有后来《宝贝计划》里的陈宝国,演的是一个有些疯癫变态的却色,《大搜查》里张国立的角色,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是在10年以后,冯一平看了几眼的香港电影里,别说妓女了,只要是女小三,那么她必然来自内地……,你就改变一下她的背景,不秀一把优越,能死吗?
还有被好多小资静静乐道的《志明与春娇》系列,冯一平看了一部,结果只看出了香港电影人那种不可自拔的优越感。
内地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成功男士,就是无来由的对两个北上来讨生活,不是太年轻,又不是太帅太漂亮的普通香港男女,投入的爱得不可自拔……,但最后的结局,是连做备胎的资格都没有。
凭啥咧?凭啥感觉那么好?就因为你是香港人?
同样,他们带着内地的女孩子在咖啡厅聊天,同样不顾他人感受,只说粤语,还让那北方的女孩子猜,猜错后他们笑的那个优越……。
有什么好优越的?从人数上看,内地说粤语的不是更多!
我们得承认,在上世纪合拍刚启动的时候,内地明星的演技,和香港一线明星相比,实力确实差了些,比如,在《红色恋人》里,内地明星的表演,和张国荣确实差着好大一截。
但也并不全是如此,电影版《半生缘》里,葛大爷的表演,绝对秒杀跟他对戏的那些港台明星。
既然内地明星的演技不差,那么我出钱,跟你合拍一部主要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为什么不能让内地的一些明星挑大梁?
应该说,香港后来那些鼓吹本地人优先,蔑视大陆同胞的那些人里,演艺圈的知名人士不少,不是没有根脚的。
在后来网络那么发达的时期,那些基本靠在内地商演赚钱的明星,都有一边在内地大把捞钱,一边发表看不起给他钱的这些人的言论。
老话都说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有些家伙那就是肉刚到嘴里,筷子还没放下就骂娘,那何况是现在?
我们把你当亲人,你得了便宜还不领情,冯一平现在就不想惯他们这个脾气!
“算了,我们原来想的太好,你说的对,他们这儿,现在也就只剩下炒炒冷饭的本事,既然他们还这么牛,那你也不用再谈,尽快回家,以后这边想找我们投资,行,提前一个月预约,”他也站起来,在依然有些愤愤不平的陈韬的肩膀上拍了拍,“就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娱自乐吧,”
“可是,这毕竟是华语电影最重要的产地,”冯一平这么说,陈韬反而有些迟疑。
这还真是个总能想着工作的好员工。
“没多大关系,那都是过去的黄历,”后来的香港电影,他有印象的不多,后来的香港明星,说起来也没什么新人,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回去后,把已经确定下来的合拍项目跟踪好,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目标,”
提起这个,陈韬很有劲。
嘉盛传媒定下的策略,是在继续制作好综艺栏目的同时,同时启动自己的电视剧制作。
目标嘛,已经有了,去年第三季度,韩国播出了一步古装电视剧《大长今》,并迅速在亚洲多国引起强烈反响,那就是他们的目标。
好吧,冯一平是彻底跟韩流杠上了。
“编剧团队,正在细化你写出的那个大纲,加上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最迟在第三季度,就可以投拍我们的第一部电视剧,”
冯一平现在时间这么紧张,确实无暇花大量的时间来写电视剧的剧本,而且也不一定写得好。
但是,嘉盛传媒现在有的是钱,所以他把原来一部电视剧的梗概写了出来,然后雇用了十个笔杆子还不错,也有经验,但就是混得一般的编剧,让他们去完善——当然,最后的审定权,依然在冯一平。
“很好,”这个事也让冯一平挺兴奋。
“哦对了,还有一点,当然,这是长期计划,”冯一平带着陈韬走到外面阳台上晒太阳,“我想,以后每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拍一部跟抗战有关的作品,电视剧也行,电影也行,目的不是赚钱,但是,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太过戏说,”
应该说,即便不论教育意义和其它的现实意义,抗日剧还是有很大市场。
只不过后来各种神剧太多,让大家一看到这样的题材就摇头。
“不为赚钱?”
“对,你们商量看,每年预留一部分的资金,来制作这样的作品,权当是做公益,”冯一平现在完全有这个实力。
“制作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灵活些,可以公开高价向社会征集剧本,公开选导演,公开选演员……,总之,尽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我举双手赞成,”陈韬马上说,跟着笑,“呵呵,原来一平你也是个愤青,”
“就算是吧,我们这一代,没有亲历过那时的残酷,对那一段历史,印象没有我们的父辈深,现在的一些趋势也让人很不放心,如果不做些什么,我高度怀疑,到我们的子辈、孙辈时,那些侵略者的后代,说不定真的把他们恶贯满盈的祖辈洗白,而连我们的后辈那会也无动于衷,”
这事可能吗?还真的很可能!
在后来一切用钱来衡量,泛娱乐化的年代,出现这样的事不是不能预期,好像后来湾湾那边就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人和事。
“你放心,我一定做好这件事,”
“别这么严肃,走,我们去吃饭,不过,压力还是要有啊,我可打算好了,退休后,就到传媒公司混,”
至少不会把黄渤的角色,设定得风度扁扁,也不会把蒋欣的角色,设定得弱质芊芊。
但是港台,还真不一定,比如湾湾那边美艳得让你觉得不是眼睛出了问题,就是电视机出了问题的“西门大妈,”。
至于香港这边,他更看不惯。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作为一个曾经的迷弟,冯一平有一阵子,非常喜欢香港的一些明星,比如周润发,那一笑的魅力;比如梁朝伟,那一眼的电流;比如李嘉欣,那一脸的清纯;比如邱淑贞,那一身的性感……。
有一段时间,他就和后来的那些无脑粉一样,也是只要他喜欢的那些明星的电影,一部都不会放过,虽然其中一些也免不了让他失望,但这依然不能改变他对那些明星的印象和喜爱。
但是到后来,他终于能客观的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一些现象,让他对曾经喜爱的香港电影敬而远之。
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后来的香港电影,都像春晚的那些语言类节目一样,都要生硬的拔高,不管是什么内容,最后都要朝人文关怀、普世价值上扯,比后来强行植入广告的行为还要可恶。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以前没感觉,后来感觉越来越明显的那种面对内地同胞时,一些电影人骨子深处的那种优越感。
话说到现在,香港电影人,在内地面前,真没有什么好优越的地方,03年,内地自拍片的票房收入,是11亿,而去年香港的总票房,不过3.6亿。
很明显,华语电影的出路,只能是在内地。
就像后来的好莱坞,为了内地巨大的市场,也启用了一些内地演员一样,现在香港和内地,也做了一些合拍片的项目。
就像在上个世纪的好莱坞,华裔演员只能出演一些固定的反面角色,就像上个世纪末,香港去好莱坞闯荡的演员,只能演打手一样,在这些以内地市场为主的合拍片里,内地的明星,不管演技如何,都只能跑龙套,比如去年《无间道3》里的陈道明,他演的角色,那是什么玩意?
还有后来《宝贝计划》里的陈宝国,演的是一个有些疯癫变态的却色,《大搜查》里张国立的角色,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就是在10年以后,冯一平看了几眼的香港电影里,别说妓女了,只要是女小三,那么她必然来自内地……,你就改变一下她的背景,不秀一把优越,能死吗?
还有被好多小资静静乐道的《志明与春娇》系列,冯一平看了一部,结果只看出了香港电影人那种不可自拔的优越感。
内地高收入的职业女性、成功男士,就是无来由的对两个北上来讨生活,不是太年轻,又不是太帅太漂亮的普通香港男女,投入的爱得不可自拔……,但最后的结局,是连做备胎的资格都没有。
凭啥咧?凭啥感觉那么好?就因为你是香港人?
同样,他们带着内地的女孩子在咖啡厅聊天,同样不顾他人感受,只说粤语,还让那北方的女孩子猜,猜错后他们笑的那个优越……。
有什么好优越的?从人数上看,内地说粤语的不是更多!
我们得承认,在上世纪合拍刚启动的时候,内地明星的演技,和香港一线明星相比,实力确实差了些,比如,在《红色恋人》里,内地明星的表演,和张国荣确实差着好大一截。
但也并不全是如此,电影版《半生缘》里,葛大爷的表演,绝对秒杀跟他对戏的那些港台明星。
既然内地明星的演技不差,那么我出钱,跟你合拍一部主要在内地上映的电影,为什么不能让内地的一些明星挑大梁?
应该说,香港后来那些鼓吹本地人优先,蔑视大陆同胞的那些人里,演艺圈的知名人士不少,不是没有根脚的。
在后来网络那么发达的时期,那些基本靠在内地商演赚钱的明星,都有一边在内地大把捞钱,一边发表看不起给他钱的这些人的言论。
老话都说端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有些家伙那就是肉刚到嘴里,筷子还没放下就骂娘,那何况是现在?
我们把你当亲人,你得了便宜还不领情,冯一平现在就不想惯他们这个脾气!
“算了,我们原来想的太好,你说的对,他们这儿,现在也就只剩下炒炒冷饭的本事,既然他们还这么牛,那你也不用再谈,尽快回家,以后这边想找我们投资,行,提前一个月预约,”他也站起来,在依然有些愤愤不平的陈韬的肩膀上拍了拍,“就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娱自乐吧,”
“可是,这毕竟是华语电影最重要的产地,”冯一平这么说,陈韬反而有些迟疑。
这还真是个总能想着工作的好员工。
“没多大关系,那都是过去的黄历,”后来的香港电影,他有印象的不多,后来的香港明星,说起来也没什么新人,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回去后,把已经确定下来的合拍项目跟踪好,同时,也别忘了我们的目标,”
提起这个,陈韬很有劲。
嘉盛传媒定下的策略,是在继续制作好综艺栏目的同时,同时启动自己的电视剧制作。
目标嘛,已经有了,去年第三季度,韩国播出了一步古装电视剧《大长今》,并迅速在亚洲多国引起强烈反响,那就是他们的目标。
好吧,冯一平是彻底跟韩流杠上了。
“编剧团队,正在细化你写出的那个大纲,加上相关的准备工作,我们最迟在第三季度,就可以投拍我们的第一部电视剧,”
冯一平现在时间这么紧张,确实无暇花大量的时间来写电视剧的剧本,而且也不一定写得好。
但是,嘉盛传媒现在有的是钱,所以他把原来一部电视剧的梗概写了出来,然后雇用了十个笔杆子还不错,也有经验,但就是混得一般的编剧,让他们去完善——当然,最后的审定权,依然在冯一平。
“很好,”这个事也让冯一平挺兴奋。
“哦对了,还有一点,当然,这是长期计划,”冯一平带着陈韬走到外面阳台上晒太阳,“我想,以后每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拍一部跟抗战有关的作品,电视剧也行,电影也行,目的不是赚钱,但是,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不要太过戏说,”
应该说,即便不论教育意义和其它的现实意义,抗日剧还是有很大市场。
只不过后来各种神剧太多,让大家一看到这样的题材就摇头。
“不为赚钱?”
“对,你们商量看,每年预留一部分的资金,来制作这样的作品,权当是做公益,”冯一平现在完全有这个实力。
“制作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灵活些,可以公开高价向社会征集剧本,公开选导演,公开选演员……,总之,尽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我举双手赞成,”陈韬马上说,跟着笑,“呵呵,原来一平你也是个愤青,”
“就算是吧,我们这一代,没有亲历过那时的残酷,对那一段历史,印象没有我们的父辈深,现在的一些趋势也让人很不放心,如果不做些什么,我高度怀疑,到我们的子辈、孙辈时,那些侵略者的后代,说不定真的把他们恶贯满盈的祖辈洗白,而连我们的后辈那会也无动于衷,”
这事可能吗?还真的很可能!
在后来一切用钱来衡量,泛娱乐化的年代,出现这样的事不是不能预期,好像后来湾湾那边就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人和事。
“你放心,我一定做好这件事,”
“别这么严肃,走,我们去吃饭,不过,压力还是要有啊,我可打算好了,退休后,就到传媒公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