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辉,文华,回来了,”又一个人跟他们兄弟俩打招呼。
不等他们俩回答,他们老爸,正在往三轮车上放竹竿和箩筐的冯华富抢着说,“是的,昨晚刚到,专门回来过中秋,”
文华看着对方的装扮,“你这也是去打板栗?”
到了中秋前,早晚都会有些凉意的时候,也就到了打板栗的时候。
而板栗,对冯家冲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冯家冲慢慢的富起来,就是从冯一平爸妈到省城卖糖炒板栗开始。
现在,早就没人还做这个生意,就连省城客运中心旁边老家味道面馆旗舰店楼下的那个摊子,也都撤了,但现在冯家冲的板栗树,比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还要多上不少。
这两年,不少早些年大家在山上开荒开出来种小麦和花生的地,因为本来就不太肥沃,好多都没种庄稼,栽上了板栗。
大家这么积极,自然也是因为板栗不愁销路,饮料公司和省里大学研发的板栗汁,这些年在有佳,以及其它卖场,一直销售得很好。
所以和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现在有些事又反了过来,以前这个时候,是板栗贩子朝他们这里跑,现在是他们这里四里八乡的不少人,这个时候朝外跑。
以饮料公司的产能来说,冯家冲或者说五里坳的出产,哪能满足?
不过,和种在田里的庄稼不同,打板栗,只能靠人力,所以现在冯家冲,或者说在附近很多地方,打板栗的时候,反倒成了真正的农忙时分,也是冯家冲的山上,最热闹的时候,就像以前种麦子割麦子、插秧收稻子的时候一样,是难得的全家一起出动干农活的时候。
不但说在村里镇里上班的人,下班后要帮忙,就是在省城上班的,回到家里过中秋,也不仅仅是过中秋,总得为这事出份力。
“是,华富,你说你怎么这么有福气,生了这么好两个儿子?”
“呵呵,”冯华富嘴笨,只知道傻笑,“要是要帮忙,你说一声,”
“不用不用,他们中午下班回来,会一起打,现在多方便,打好了直接用车装回来,又不用挑,”
“一平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他这些天,不是在国内吗?”这个问题,也是看到他们的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谁让文辉,是整个冯家冲,唯一工作在冯一平身边的人呢?
“小叔中秋节前赶回来,”文辉说。
而这个时候,另一拨人也在说这个事。
冯一平他们家的一棵大板栗树下,他堂哥冯东正,也是养猪场的大股东之一,昨天也从县里的养猪场特意赶回来,他此时丢掉嘴里的烟头,把坚持要上树的冯振昌一把抱起来放到一边,“三爷,其它事不说,这么大的树,你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等过几天一平回来,我们怎么跟他交代?”
“总不好说我们兄弟几个,连这点事也不帮忙,还要你亲自做这些吧,”
“你要打,打那些矮树上的就行,”
“三爷,”“三爹,”路上的不少人也劝,“你就歇着吧,这些事,哪还用你动手?”
虽然田地越种越少,现在只种了一块够他们俩吃的口粮田,外加一个菜园子,但山上的这些板栗,冯振昌和梅秋萍,始终舍弃不掉。
对他们来说,这板栗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
当然,这两年,这样稍重点的体力活,都不用人说,全村的人都想帮忙,但是却都没机会,冯一平的几个堂哥,正是正当年的时候,连堂侄都大了,这些事,也被他们包圆了。
“大树其实才好打,”冯振昌说。
梅秋萍把他拉了回来,“你啊,就是越拉着不让你做,你就越想做,就是像个爱打擂台的孩子一样,”
“我年纪又不大,再说,农民哪有不干活的?”冯振昌兀自说着,但见梅秋萍语气不善,并没有再坚持,老老实实的拿着钳子,准备捡打下来的板栗。
“别说,今年这板栗,长得还真不错,”冯文正他们在树下拉开组合梯子,看着树上那些都裂开了的板栗说,“你看,个大不说,颜色还好,”
“这放到年底,肯定好吃,”
“是,一平也喜欢,”冯振昌说。
现在不比从前,板栗再也不是谁家都不舍得吃,除了卖到饮料公司,家家户户都会留下上百斤剥掉刺壳的板栗来,一般都放在楼上通风阴凉的地方放着,有点类似葡萄干的处理方法。
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剥掉外面的硬壳,里面的板栗变小了,变软了,吃起来,不但甘甜,还依然带着一股清香,这确实也是包括冯一平在内,大家都喜欢吃家乡特产。
而且是正宗纯天然绝对有机的特产。
当然,这样的事,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行为。
梅秋萍一边捡一边说,“这个好,这个留下来,”
冯振昌又忍不住说起她来,“你就是个死脑筋,到时让食品厂挑那些最好的留下来不行吗?”
“那哪有自家树上打下来,我们自己剥出来的放心,”梅秋萍说。
类似的事情,在冯家冲,在附近的很多田间地头发生着,打板栗的人,这会总想着给孩子们留下最好的那些。
终于,在这些地方,很多人看到板栗,只觉得它是板栗,而不是像几年前,或者是十年前一样,看着板栗,看到的不是板栗,而是钱。
…………
虽然大家这些年,对这些板栗树,既没有施肥,也没有打药,只是有养蜂人到这里养蜜蜂,说起来板栗的收成,还是看天吃饭,但今年这收成确实不错。
一个上午,冯一平家的几棵大树,打下的板栗足有过千斤,是近几年难得的好收成了。
而这个时候,路上也热闹起来,那些从工厂里下班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三轮车和面包车,从一棵棵树下,把父母已经捡好的板栗拉回家。
也在冯一平家这帮忙的文华两兄弟看到,这边路上,后来竟然堵车了。
不过,和城里堵车时的急躁不同,这里堵车的时候,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说着自家的收成,说着最近的工作,当然,也免不了说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
这两年,大家对报纸上、电视上出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其实都已经有些审美疲劳,连爱剪报的冯振昌,也觉得剪报好像有些没什么意义——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最近和冯一平有关的新闻,他们又都格外关注。
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和冯振昌他们一样,同样不了解冯一平为什么那么重视互联网,但冯一平组织的那个引发广泛报道的大会,他们都带着骄傲的看了。
他们同时也知道了那个消息,冯一平在美国最重要的一个公司,将要进入国内发展,虽然他们同样不知道,YouTube进入内地,有什么意义,但那其实无所谓,反正只要冯一平高兴,那他们就高兴。
“听说,那个网站上,以后能看到叔他国内和美国公司拍的电影和电视剧,”
冯一平这个时候,确实在为这事努力着。
回首都的这些天,他几乎是一直呆在YouTube中国公司里,亲自协调着国内和硅谷的协作。
他正准备回家吃饭,接到黄静萍电话,“忙得怎么样?”
“各项准备工作都非常好,我们争取在国庆之前上线,”冯一平说,“你呢,现在回家了吧,”
“到家了,阿曼达都已经睡了,”
“今天她居然睡这么早?”
“一平,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今年,让张彦和金姐,也到硅谷来过中秋好不好?”
不等他们俩回答,他们老爸,正在往三轮车上放竹竿和箩筐的冯华富抢着说,“是的,昨晚刚到,专门回来过中秋,”
文华看着对方的装扮,“你这也是去打板栗?”
到了中秋前,早晚都会有些凉意的时候,也就到了打板栗的时候。
而板栗,对冯家冲来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冯家冲慢慢的富起来,就是从冯一平爸妈到省城卖糖炒板栗开始。
现在,早就没人还做这个生意,就连省城客运中心旁边老家味道面馆旗舰店楼下的那个摊子,也都撤了,但现在冯家冲的板栗树,比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还要多上不少。
这两年,不少早些年大家在山上开荒开出来种小麦和花生的地,因为本来就不太肥沃,好多都没种庄稼,栽上了板栗。
大家这么积极,自然也是因为板栗不愁销路,饮料公司和省里大学研发的板栗汁,这些年在有佳,以及其它卖场,一直销售得很好。
所以和冯一平他们小时候比,现在有些事又反了过来,以前这个时候,是板栗贩子朝他们这里跑,现在是他们这里四里八乡的不少人,这个时候朝外跑。
以饮料公司的产能来说,冯家冲或者说五里坳的出产,哪能满足?
不过,和种在田里的庄稼不同,打板栗,只能靠人力,所以现在冯家冲,或者说在附近很多地方,打板栗的时候,反倒成了真正的农忙时分,也是冯家冲的山上,最热闹的时候,就像以前种麦子割麦子、插秧收稻子的时候一样,是难得的全家一起出动干农活的时候。
不但说在村里镇里上班的人,下班后要帮忙,就是在省城上班的,回到家里过中秋,也不仅仅是过中秋,总得为这事出份力。
“是,华富,你说你怎么这么有福气,生了这么好两个儿子?”
“呵呵,”冯华富嘴笨,只知道傻笑,“要是要帮忙,你说一声,”
“不用不用,他们中午下班回来,会一起打,现在多方便,打好了直接用车装回来,又不用挑,”
“一平呢,没跟你们一起回来?他这些天,不是在国内吗?”这个问题,也是看到他们的人,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谁让文辉,是整个冯家冲,唯一工作在冯一平身边的人呢?
“小叔中秋节前赶回来,”文辉说。
而这个时候,另一拨人也在说这个事。
冯一平他们家的一棵大板栗树下,他堂哥冯东正,也是养猪场的大股东之一,昨天也从县里的养猪场特意赶回来,他此时丢掉嘴里的烟头,把坚持要上树的冯振昌一把抱起来放到一边,“三爷,其它事不说,这么大的树,你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等过几天一平回来,我们怎么跟他交代?”
“总不好说我们兄弟几个,连这点事也不帮忙,还要你亲自做这些吧,”
“你要打,打那些矮树上的就行,”
“三爷,”“三爹,”路上的不少人也劝,“你就歇着吧,这些事,哪还用你动手?”
虽然田地越种越少,现在只种了一块够他们俩吃的口粮田,外加一个菜园子,但山上的这些板栗,冯振昌和梅秋萍,始终舍弃不掉。
对他们来说,这板栗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
当然,这两年,这样稍重点的体力活,都不用人说,全村的人都想帮忙,但是却都没机会,冯一平的几个堂哥,正是正当年的时候,连堂侄都大了,这些事,也被他们包圆了。
“大树其实才好打,”冯振昌说。
梅秋萍把他拉了回来,“你啊,就是越拉着不让你做,你就越想做,就是像个爱打擂台的孩子一样,”
“我年纪又不大,再说,农民哪有不干活的?”冯振昌兀自说着,但见梅秋萍语气不善,并没有再坚持,老老实实的拿着钳子,准备捡打下来的板栗。
“别说,今年这板栗,长得还真不错,”冯文正他们在树下拉开组合梯子,看着树上那些都裂开了的板栗说,“你看,个大不说,颜色还好,”
“这放到年底,肯定好吃,”
“是,一平也喜欢,”冯振昌说。
现在不比从前,板栗再也不是谁家都不舍得吃,除了卖到饮料公司,家家户户都会留下上百斤剥掉刺壳的板栗来,一般都放在楼上通风阴凉的地方放着,有点类似葡萄干的处理方法。
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剥掉外面的硬壳,里面的板栗变小了,变软了,吃起来,不但甘甜,还依然带着一股清香,这确实也是包括冯一平在内,大家都喜欢吃家乡特产。
而且是正宗纯天然绝对有机的特产。
当然,这样的事,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行为。
梅秋萍一边捡一边说,“这个好,这个留下来,”
冯振昌又忍不住说起她来,“你就是个死脑筋,到时让食品厂挑那些最好的留下来不行吗?”
“那哪有自家树上打下来,我们自己剥出来的放心,”梅秋萍说。
类似的事情,在冯家冲,在附近的很多田间地头发生着,打板栗的人,这会总想着给孩子们留下最好的那些。
终于,在这些地方,很多人看到板栗,只觉得它是板栗,而不是像几年前,或者是十年前一样,看着板栗,看到的不是板栗,而是钱。
…………
虽然大家这些年,对这些板栗树,既没有施肥,也没有打药,只是有养蜂人到这里养蜜蜂,说起来板栗的收成,还是看天吃饭,但今年这收成确实不错。
一个上午,冯一平家的几棵大树,打下的板栗足有过千斤,是近几年难得的好收成了。
而这个时候,路上也热闹起来,那些从工厂里下班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三轮车和面包车,从一棵棵树下,把父母已经捡好的板栗拉回家。
也在冯一平家这帮忙的文华两兄弟看到,这边路上,后来竟然堵车了。
不过,和城里堵车时的急躁不同,这里堵车的时候,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说着自家的收成,说着最近的工作,当然,也免不了说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
这两年,大家对报纸上、电视上出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其实都已经有些审美疲劳,连爱剪报的冯振昌,也觉得剪报好像有些没什么意义——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最近和冯一平有关的新闻,他们又都格外关注。
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和冯振昌他们一样,同样不了解冯一平为什么那么重视互联网,但冯一平组织的那个引发广泛报道的大会,他们都带着骄傲的看了。
他们同时也知道了那个消息,冯一平在美国最重要的一个公司,将要进入国内发展,虽然他们同样不知道,YouTube进入内地,有什么意义,但那其实无所谓,反正只要冯一平高兴,那他们就高兴。
“听说,那个网站上,以后能看到叔他国内和美国公司拍的电影和电视剧,”
冯一平这个时候,确实在为这事努力着。
回首都的这些天,他几乎是一直呆在YouTube中国公司里,亲自协调着国内和硅谷的协作。
他正准备回家吃饭,接到黄静萍电话,“忙得怎么样?”
“各项准备工作都非常好,我们争取在国庆之前上线,”冯一平说,“你呢,现在回家了吧,”
“到家了,阿曼达都已经睡了,”
“今天她居然睡这么早?”
“一平,我想跟你商量一下,今年,让张彦和金姐,也到硅谷来过中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