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满宝离宫时,明达已经从库房里翻出了一尊老子像,也学着满宝将水晶手串供了起来。
老周头知道他们这一次要请假去商州了,心中很有些忐忑,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老大和老五都带上了,他觉得去的儿子多点儿他底气也能足一些。
刘老夫人也要启程回陇州,陇州张氏的老太爷要过寿,这一次寿是大寿,且她想让他们这一支重新在陇州站稳脚跟,所以就回去了。
她没有要求白善与她一起回去,她道:“我们多年不在陇州,虽然还和亲戚们有走动,但毕竟许多年不见,很多感情都淡了。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你不必与我们回去。”
又道:“这次你陪着满宝去商州也好,看看夏家是什么情况,将来你们的孩子是要有一个随夏姓的。”
这可是大事,马虎不得的。
白善恭敬的应下,当天先把祖母和母亲送出城,他们第二天才收好了东西启程。
三人没有坐马车,而是打马跑在了前面。
商州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他们速度就算慢一点儿,第二天午时前后也到了。
晚上一行人在路边的一家驿站里停下,满宝虽不是公办,但她是官员,依旧可以减免一些费用。
老周头第一次出门在外也享受到了闺女当官的好处,一边享受驿站吏员的奉承,一边悄悄的和钱氏道:“当官还真是好啊,要是以后立学和立固也考上官了,那我们家再出行岂不是就不用花钱了?”
钱氏:“……没听满宝说吗,需要有他们陪同才行,他们都忙,哪儿有空陪你出来住驿站?”
他们来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周大郎和周五郎跟着来了,剩下的就是大吉等护卫。
因为小钱氏没跟着,所以他们中途就没做饭,而是掏出小钱氏给他们做好的干粮啃起来,再摸出竹筒喝了两口水就继续赶路。
终于在第二天午时到了商州。
商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从南和西南上京的商旅大多要经过此处,所以商州比绵州可热闹多了。
满宝牵着马进城,便看到往来的小贩正大声的吆喝,她的目光环视一圈便落在了路旁的面摊上。
摊主正拿着一坨面和一把刀,刷刷的往锅里削面片,不一会儿就削出一碗来,他煮了煮,往里丢了一把青菜,不一会儿就捞出面和青菜,一旁的妇人就往碗里添东西,不一会儿就上桌了。
满宝看见面上的肉沫,一下走不动了。
白善拉了她一下见没动,便问道:“饿了?”
满宝点头。
白善便回头看正护送了马车进来的大吉,道:“午时了,我们就在这儿吃了午食再去找地方吧。”
大吉其实已经让一个护卫先进城安排了,不过对方可能不熟商州,目前还没看见人影呢。
于是他想了想后点头,往后招呼着大家把马车停在边上,让老周头他们下车,先吃了饭再说。
满宝立即颠颠的跑去扶她娘,白善则去扶庄先生,白二郎已经跑到摊位上占了好几个位置。
等大家分两桌坐下点了面,老周头就左右张望起来,道:“商州看着比咱绵州热闹多了。”
老周头这一生只去过绵州三四次,最近的一次还是因为要上京才路过绵州的。
但人多不多,热不热闹却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东西。
一旁的摊主一边给他们削面,一边自豪的道:“我们商州可是京城的门户,自然繁华些的,你们绵州是哪里的?”
他是单纯的不知道绵州在哪里,其实,他们除了周围的几个州县和京城外,知道的地方少之又少。
老周头就也自豪的道:“我们绵州也是益州城的门户。”
“益州城很大吗?我倒是听说过一个益州王,前年造反了的,吓煞我也,还以为又要打仗了呢。”
老周头:……
为什么益州王代替了他们益州?
老周头不想再提益州,转而道:“我们绵州也很好的,我们绵州的锅盔好吃。”
摊主道:“我们商州的刀削面也好吃,尤其是我的,那是商州一绝,好一碗勒,您尝尝……”
老周头直觉他在说谎,他要是商州一绝,那还会在城门口摆摊吗?
正想反驳,白善已经开口问道:“听老伯这样说,老伯对商州很熟了?”
摊主看了白善一下,忍不住笑起来,“自然是熟的,我家祖辈都是商州人,从我父亲起就在这城门口摆摊削面了,不过小公子年少,可不敢当小公子一句老伯,我和你祖父应该是一辈儿的。”
说话的时候还伸手指了一下老周头。
白善不说话了。
满宝抬起头来道:“这是我爹,是他未来岳父。”
摊主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尴尬的笑道:“这样啊……”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开始拼命的夸老周头,“老哥好福气啊,您这闺女一看就是有福气的,瞧这圆脸庞的,再瞧这白白嫩嫩的样子,您这女婿看着也是一表人才啊。”
老周头这才高兴起来,自傲道:“那是当然,我这闺女最有福气的。”
白善清了一下嗓子,将话题拉回自己想要问的,“那老伯对商州的人熟悉吗?”
摊主便一边削面一边和白善说话,“小公子是来投亲的?”
白善笑着应了一声是,“家里有个亲戚在商州,只不知住在了何处,不过姓夏。”
白善看了一眼满宝后道:“单名讳衍,是位秀才。”
摊主努力的想了想,没想起来,笑道:“我们商州也很大的……”
满宝问,“那你知道松花巷在哪儿吗?”
“这个知道,沿着这条大街往下走,到第三个路口往西转,再往南转,往下去两个路口的西边就是松花巷了,你们的亲戚住那里?”摊主想了想,皱眉道:“松花巷夏秀才?”
“松花巷现在没有秀才呀,倒是十多年前还有位夏秀才。”
众人精神一振,白善便道:“就是那位夏秀才。”
摊主便看了看白善,又看了看周满,然后笑道:“怕是误会,那位夏秀才十多年前就不在了,家里也没人。”
老周头知道他们这一次要请假去商州了,心中很有些忐忑,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老大和老五都带上了,他觉得去的儿子多点儿他底气也能足一些。
刘老夫人也要启程回陇州,陇州张氏的老太爷要过寿,这一次寿是大寿,且她想让他们这一支重新在陇州站稳脚跟,所以就回去了。
她没有要求白善与她一起回去,她道:“我们多年不在陇州,虽然还和亲戚们有走动,但毕竟许多年不见,很多感情都淡了。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你不必与我们回去。”
又道:“这次你陪着满宝去商州也好,看看夏家是什么情况,将来你们的孩子是要有一个随夏姓的。”
这可是大事,马虎不得的。
白善恭敬的应下,当天先把祖母和母亲送出城,他们第二天才收好了东西启程。
三人没有坐马车,而是打马跑在了前面。
商州距离京城并不是很远,他们速度就算慢一点儿,第二天午时前后也到了。
晚上一行人在路边的一家驿站里停下,满宝虽不是公办,但她是官员,依旧可以减免一些费用。
老周头第一次出门在外也享受到了闺女当官的好处,一边享受驿站吏员的奉承,一边悄悄的和钱氏道:“当官还真是好啊,要是以后立学和立固也考上官了,那我们家再出行岂不是就不用花钱了?”
钱氏:“……没听满宝说吗,需要有他们陪同才行,他们都忙,哪儿有空陪你出来住驿站?”
他们来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周大郎和周五郎跟着来了,剩下的就是大吉等护卫。
因为小钱氏没跟着,所以他们中途就没做饭,而是掏出小钱氏给他们做好的干粮啃起来,再摸出竹筒喝了两口水就继续赶路。
终于在第二天午时到了商州。
商州距离京城不是很远,从南和西南上京的商旅大多要经过此处,所以商州比绵州可热闹多了。
满宝牵着马进城,便看到往来的小贩正大声的吆喝,她的目光环视一圈便落在了路旁的面摊上。
摊主正拿着一坨面和一把刀,刷刷的往锅里削面片,不一会儿就削出一碗来,他煮了煮,往里丢了一把青菜,不一会儿就捞出面和青菜,一旁的妇人就往碗里添东西,不一会儿就上桌了。
满宝看见面上的肉沫,一下走不动了。
白善拉了她一下见没动,便问道:“饿了?”
满宝点头。
白善便回头看正护送了马车进来的大吉,道:“午时了,我们就在这儿吃了午食再去找地方吧。”
大吉其实已经让一个护卫先进城安排了,不过对方可能不熟商州,目前还没看见人影呢。
于是他想了想后点头,往后招呼着大家把马车停在边上,让老周头他们下车,先吃了饭再说。
满宝立即颠颠的跑去扶她娘,白善则去扶庄先生,白二郎已经跑到摊位上占了好几个位置。
等大家分两桌坐下点了面,老周头就左右张望起来,道:“商州看着比咱绵州热闹多了。”
老周头这一生只去过绵州三四次,最近的一次还是因为要上京才路过绵州的。
但人多不多,热不热闹却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东西。
一旁的摊主一边给他们削面,一边自豪的道:“我们商州可是京城的门户,自然繁华些的,你们绵州是哪里的?”
他是单纯的不知道绵州在哪里,其实,他们除了周围的几个州县和京城外,知道的地方少之又少。
老周头就也自豪的道:“我们绵州也是益州城的门户。”
“益州城很大吗?我倒是听说过一个益州王,前年造反了的,吓煞我也,还以为又要打仗了呢。”
老周头:……
为什么益州王代替了他们益州?
老周头不想再提益州,转而道:“我们绵州也很好的,我们绵州的锅盔好吃。”
摊主道:“我们商州的刀削面也好吃,尤其是我的,那是商州一绝,好一碗勒,您尝尝……”
老周头直觉他在说谎,他要是商州一绝,那还会在城门口摆摊吗?
正想反驳,白善已经开口问道:“听老伯这样说,老伯对商州很熟了?”
摊主看了白善一下,忍不住笑起来,“自然是熟的,我家祖辈都是商州人,从我父亲起就在这城门口摆摊削面了,不过小公子年少,可不敢当小公子一句老伯,我和你祖父应该是一辈儿的。”
说话的时候还伸手指了一下老周头。
白善不说话了。
满宝抬起头来道:“这是我爹,是他未来岳父。”
摊主一听,愣了一下,然后尴尬的笑道:“这样啊……”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开始拼命的夸老周头,“老哥好福气啊,您这闺女一看就是有福气的,瞧这圆脸庞的,再瞧这白白嫩嫩的样子,您这女婿看着也是一表人才啊。”
老周头这才高兴起来,自傲道:“那是当然,我这闺女最有福气的。”
白善清了一下嗓子,将话题拉回自己想要问的,“那老伯对商州的人熟悉吗?”
摊主便一边削面一边和白善说话,“小公子是来投亲的?”
白善笑着应了一声是,“家里有个亲戚在商州,只不知住在了何处,不过姓夏。”
白善看了一眼满宝后道:“单名讳衍,是位秀才。”
摊主努力的想了想,没想起来,笑道:“我们商州也很大的……”
满宝问,“那你知道松花巷在哪儿吗?”
“这个知道,沿着这条大街往下走,到第三个路口往西转,再往南转,往下去两个路口的西边就是松花巷了,你们的亲戚住那里?”摊主想了想,皱眉道:“松花巷夏秀才?”
“松花巷现在没有秀才呀,倒是十多年前还有位夏秀才。”
众人精神一振,白善便道:“就是那位夏秀才。”
摊主便看了看白善,又看了看周满,然后笑道:“怕是误会,那位夏秀才十多年前就不在了,家里也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