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
许问其实并不意外。
现在改名叫月龄的这支队伍从初建起就很不一般。
虽然教学课程经由许问的手,后来改了很多,但初始的观念与目的仍然非常明确。
那本身就已经超脱了这个时代,前瞻性极强!
而作为课程承载体的这些“学生”,他们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拥有不同方向、但是极其契合所学内容的才华——许问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考察方式。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课程、这样精心的设置,无一不说明了他们是为了西漠这里的某件事情而准备的。
现在阎箕的意思是,这件大事即将开始启动了?
许问现在在月龄队里是什么地位,当然不可能被允许错过这件事。
这件大事究竟是什么许问其实也很好奇,但当前首要的任务还是建好这套临时民居,把逢春城这两百多人安顿下来。
他们毕竟是有准备的。
前期设计方案很快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根据面前的具体地形进行了调整。
这个完成之后,阎箕许诺给他们的人手也到了。
是熟人,月龄队的另外三组,他们正好也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回到了绿林镇。
知道许问要做的事情,尤其是知道这些人都是徐西怀的同乡,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正好设计方案完成,他们立刻投入了工作中。
这段时间他们学的主要是理论, 但在被选进来之初,他们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精通自己的专业。
不需要达到像徒工试那么高超的水平,但基本功必须扎实。
而一个体系出来,他们非常擅长辨图识图,按照图纸上的内容进行施工,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指导。
所以,他们很快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就在指定的石壁周围划出了区域,开始分别施工。
现场迅速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徐西怀环顾四周,心里被某种异样的情绪占得满满的。
这些工作是不会拿到工分的,等于是占用了这些同伴自己的时间。
但他们没一个人有所怨言,甚至非常热忱,还不时主动提一些建议,在他们刚刚形成的方案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
这次回来,真是交了一群很好的朋友啊……
这时,许问突然跟许三交待了两句什么,转身向他走了过来。
徐西怀一愣,迅速直起身子, 疑惑地看他。
“细化方案也完成了,你去跟你二叔他们讲一下,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求。 我们这边先把基础工程做一做,后续可以照着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许问说得很平常。
“不用!他们只要有个地方落脚、暖和一下就行了,哪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徐西怀连忙说。
“去问。”许问坚持,“别把这当成一次公益劳动,就是正常的工作训练。工匠正常接活,哪有不跟主家合计的。去问一下他们的需求,当然……”
他对徐西怀眨了眨眼睛,笑了一笑,“做不到或者不应该做的,也不能勉强,该拒绝就拒绝。”
徐西怀脑海中迅速掠过一席话,正是以前许问随口说过的。
他说在一项施工过程中,工匠是一方,给工匠派活的是另一方。
另一方提供需求,工匠进行实现。
但在这个过程里,两方总会有些矛盾,也就是需求与实现方面的矛盾。
这时,工匠要听取对方的意见,也要坚持自己的,学会把自己的方案告诉对方,尽可能地达成一致。
“嗯!”他明白了许问的意思,拿起那卷图纸,向着二叔的方向走去。
徐二郎到现在仍然觉得有点像是在做梦。
他先前其实已经有些绝望了。
按理说,跑荒没有冬天跑的,但对于逢春城来说却从来不是这样。
城里的冬天,从来不会比城外更温暖。
而且,缺衣和少食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相比起寒冷,冬天的逢春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没吃的。
近几年来,每年冬天逢春冻死饿死的都不在少数,饿死的比冻死的还要更多。
稍微年轻力壮一点的跑了一大半,像徐二叔这样的本来也可以跑出去找个苦力干,填饱自己肚子肯定没问题。
但他舍不下这些乡亲,纠集了最后一批还走得动的男性外出打劫,从牙缝里挤东西出来喂给家里的老弱妇嬬。
许问他们在上石壁山之前遇到过他们一次,他们撤了,算是一无所获。
不久他们就遇到了这批难民,两百多人算是一个大数目了。
他们一开始其实没想去绿林镇,想找找看能不能用其他办法渡过这个冬天,但天寒地冻,四寂无人,何处可是归途?
绿林不收他们徐二郎其实也是有所预料的。
来往潜入绿林镇这么多次,他会没听说过血曼神?
刚才那会儿, 他险些直接就冷笑出声:“怕什么诅咒,爷这个逢春人进你们绿林多少次了,该染的早就染上了!”
但他也很清楚,这样做除了让绿林人更生气以外不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们排查更严,以后他就更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所以他还是闭了嘴,费尽心机思考会不会有别的办法,但没想到,转机就这样出现了。
“能好好住下来过个冬就很安生了,哪还要什么别的?”徐二郎的话说得有点生硬,但也是他的真心话,“倒是你们这,真的能安顿这么多人过冬?”他狐疑地问。
“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为这个打算的。这样,我先给你讲解一下我们的基础方案,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添加的跟我说。”徐西怀拿着图纸,背挺得很直,眼睛也很亮,信心十足。
“哦……嗯。”徐二郎不久前还气势十足,这时却只能懵然点头。
徐西怀把图纸铺到刚刚挖出来的一块方石上,讲解道:“我们设计的这套居所目标是容纳三百人,由于是临时居所,所以在耐久性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性能上降低了一些要求,重点放在了保暖性、出入的便宜度等方面。对于保暖性,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他的口齿本来就很伶俐,又是这套方案的发起人与设计的参与者,里面有什么原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再清楚不过了,现在说起来侃侃而谈,非常流利。
这里面有很多术语与不常用的词,徐二叔听得有点费力,但还是努力在听。
渐渐的,他有点走神,那些清晰而有力的话语从他耳边飘了过去,并没有进入他的脑海中,他转过头,突然看见了旁边几个人。
那几个年轻人正在挖土打地基,徐二郎也是挖过坑干过活的,知道这其中的难度。
纯粹的土方还好,但地面的成分一般非常复杂,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挖土的时候经常会挖到石头上,得费好大力气才能把石头起出来继续干活。
但这些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好像完全不成问题。
他们每每在挖土之前,会用钢钎打进去进行测试,然后画图,徐二叔稍微瞥了一眼,各种线条和标记,完全看不懂。
但画完图之后,他们就胸有成竹了,他们会几个人一组共同开始施工,提前判断石头所在的位置与它的大小,绕开它把冻土挖开,再一起用各种工具把石头起出来。
说起来,眼前正是寒冬腊月,地下的土都是冻结实了的,其实非常难挖。
但不知道是因为拿的工具好,还是因为挖土的技艺好,他们挖起来仿佛非常轻松,一锹下去就是一铲土块起来,没过多久,一个平平整整的方坑就挖出来了。
他突然想到了不久前,也是这群年轻人挖了那个墓,让那些乡亲们有了葬身之地。
二十四人墓。
他后来偷偷地回去了一次,看见了那个名字。
墓名很简单,他不怎么识字也看得懂。
他转过头,再次费劲八拉却又认真地听起了侄子的话。
许问其实并不意外。
现在改名叫月龄的这支队伍从初建起就很不一般。
虽然教学课程经由许问的手,后来改了很多,但初始的观念与目的仍然非常明确。
那本身就已经超脱了这个时代,前瞻性极强!
而作为课程承载体的这些“学生”,他们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拥有不同方向、但是极其契合所学内容的才华——许问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考察方式。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课程、这样精心的设置,无一不说明了他们是为了西漠这里的某件事情而准备的。
现在阎箕的意思是,这件大事即将开始启动了?
许问现在在月龄队里是什么地位,当然不可能被允许错过这件事。
这件大事究竟是什么许问其实也很好奇,但当前首要的任务还是建好这套临时民居,把逢春城这两百多人安顿下来。
他们毕竟是有准备的。
前期设计方案很快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根据面前的具体地形进行了调整。
这个完成之后,阎箕许诺给他们的人手也到了。
是熟人,月龄队的另外三组,他们正好也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回到了绿林镇。
知道许问要做的事情,尤其是知道这些人都是徐西怀的同乡,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
正好设计方案完成,他们立刻投入了工作中。
这段时间他们学的主要是理论, 但在被选进来之初,他们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精通自己的专业。
不需要达到像徒工试那么高超的水平,但基本功必须扎实。
而一个体系出来,他们非常擅长辨图识图,按照图纸上的内容进行施工,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指导。
所以,他们很快行动起来,没过多久,就在指定的石壁周围划出了区域,开始分别施工。
现场迅速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徐西怀环顾四周,心里被某种异样的情绪占得满满的。
这些工作是不会拿到工分的,等于是占用了这些同伴自己的时间。
但他们没一个人有所怨言,甚至非常热忱,还不时主动提一些建议,在他们刚刚形成的方案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
这次回来,真是交了一群很好的朋友啊……
这时,许问突然跟许三交待了两句什么,转身向他走了过来。
徐西怀一愣,迅速直起身子, 疑惑地看他。
“细化方案也完成了,你去跟你二叔他们讲一下,看看他们还有什么需求。 我们这边先把基础工程做一做,后续可以照着他们的需求进行调整。”许问说得很平常。
“不用!他们只要有个地方落脚、暖和一下就行了,哪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徐西怀连忙说。
“去问。”许问坚持,“别把这当成一次公益劳动,就是正常的工作训练。工匠正常接活,哪有不跟主家合计的。去问一下他们的需求,当然……”
他对徐西怀眨了眨眼睛,笑了一笑,“做不到或者不应该做的,也不能勉强,该拒绝就拒绝。”
徐西怀脑海中迅速掠过一席话,正是以前许问随口说过的。
他说在一项施工过程中,工匠是一方,给工匠派活的是另一方。
另一方提供需求,工匠进行实现。
但在这个过程里,两方总会有些矛盾,也就是需求与实现方面的矛盾。
这时,工匠要听取对方的意见,也要坚持自己的,学会把自己的方案告诉对方,尽可能地达成一致。
“嗯!”他明白了许问的意思,拿起那卷图纸,向着二叔的方向走去。
徐二郎到现在仍然觉得有点像是在做梦。
他先前其实已经有些绝望了。
按理说,跑荒没有冬天跑的,但对于逢春城来说却从来不是这样。
城里的冬天,从来不会比城外更温暖。
而且,缺衣和少食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相比起寒冷,冬天的逢春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没吃的。
近几年来,每年冬天逢春冻死饿死的都不在少数,饿死的比冻死的还要更多。
稍微年轻力壮一点的跑了一大半,像徐二叔这样的本来也可以跑出去找个苦力干,填饱自己肚子肯定没问题。
但他舍不下这些乡亲,纠集了最后一批还走得动的男性外出打劫,从牙缝里挤东西出来喂给家里的老弱妇嬬。
许问他们在上石壁山之前遇到过他们一次,他们撤了,算是一无所获。
不久他们就遇到了这批难民,两百多人算是一个大数目了。
他们一开始其实没想去绿林镇,想找找看能不能用其他办法渡过这个冬天,但天寒地冻,四寂无人,何处可是归途?
绿林不收他们徐二郎其实也是有所预料的。
来往潜入绿林镇这么多次,他会没听说过血曼神?
刚才那会儿, 他险些直接就冷笑出声:“怕什么诅咒,爷这个逢春人进你们绿林多少次了,该染的早就染上了!”
但他也很清楚,这样做除了让绿林人更生气以外不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们排查更严,以后他就更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所以他还是闭了嘴,费尽心机思考会不会有别的办法,但没想到,转机就这样出现了。
“能好好住下来过个冬就很安生了,哪还要什么别的?”徐二郎的话说得有点生硬,但也是他的真心话,“倒是你们这,真的能安顿这么多人过冬?”他狐疑地问。
“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为这个打算的。这样,我先给你讲解一下我们的基础方案,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添加的跟我说。”徐西怀拿着图纸,背挺得很直,眼睛也很亮,信心十足。
“哦……嗯。”徐二郎不久前还气势十足,这时却只能懵然点头。
徐西怀把图纸铺到刚刚挖出来的一块方石上,讲解道:“我们设计的这套居所目标是容纳三百人,由于是临时居所,所以在耐久性和应对突发灾害的性能上降低了一些要求,重点放在了保暖性、出入的便宜度等方面。对于保暖性,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他的口齿本来就很伶俐,又是这套方案的发起人与设计的参与者,里面有什么原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他再清楚不过了,现在说起来侃侃而谈,非常流利。
这里面有很多术语与不常用的词,徐二叔听得有点费力,但还是努力在听。
渐渐的,他有点走神,那些清晰而有力的话语从他耳边飘了过去,并没有进入他的脑海中,他转过头,突然看见了旁边几个人。
那几个年轻人正在挖土打地基,徐二郎也是挖过坑干过活的,知道这其中的难度。
纯粹的土方还好,但地面的成分一般非常复杂,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挖土的时候经常会挖到石头上,得费好大力气才能把石头起出来继续干活。
但这些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好像完全不成问题。
他们每每在挖土之前,会用钢钎打进去进行测试,然后画图,徐二叔稍微瞥了一眼,各种线条和标记,完全看不懂。
但画完图之后,他们就胸有成竹了,他们会几个人一组共同开始施工,提前判断石头所在的位置与它的大小,绕开它把冻土挖开,再一起用各种工具把石头起出来。
说起来,眼前正是寒冬腊月,地下的土都是冻结实了的,其实非常难挖。
但不知道是因为拿的工具好,还是因为挖土的技艺好,他们挖起来仿佛非常轻松,一锹下去就是一铲土块起来,没过多久,一个平平整整的方坑就挖出来了。
他突然想到了不久前,也是这群年轻人挖了那个墓,让那些乡亲们有了葬身之地。
二十四人墓。
他后来偷偷地回去了一次,看见了那个名字。
墓名很简单,他不怎么识字也看得懂。
他转过头,再次费劲八拉却又认真地听起了侄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