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师傅!”荆南海似乎预感到他要说什么,出声阻止。
秦连楹回头看他一眼,声音稍微缓和了下来:“陛下仁心,以流觞园为蓝本,建立墨艺殿,收集天下技艺,还要将其教诸新晋学徒。这是个大恩德,但真的算是好事吗?”
他像是在问许问,又像是在问自己。
许问注视着他,只是听着。
荆南海欲言又止,知道阻止不住,只好任由他去。
“墨艺殿召开之初,向天下许以重金,征集技艺。便有弟子窃取师门绝艺,拿来换钱换名。可怜的是,那弟子入门十年,天资有限,本不应学到这么多东西,全是师父仁慈,才把这些全部交到他面前的。结果仁心空负,绝技外泄,原本有一些活计专门找他,现在却多了好些人与他一起争抢……失了存身根本,饭都要吃不起了。”
秦连楹声音缓和,一句句徐徐道来,没有半点火气。但许问也好,其他人也好,谁听不出下面的深深痛心?
“这个还是被骗了,还有另一人,也有一手独门绝活,听说墨艺殿建成,感激陛下恩德,自愿将绝技献上。他不是求财,只是感恩。结果那些钱财没过多久就用完了,绝技变成了大路活,后面靠什么维生?”
“再说送进墨艺殿的那些技艺,普通学徒没有师父手把手教着,学着会吗?只怕看都看不懂。学去的尽是原本就本事较大,想要扩充自己的大匠。他们学去了这些,手艺在他们手上集中,他们更强了,其他弱的就不活了?要活,怎么跟他们抢?”
“墨艺殿建成才一年,就出了这么多事情,将来怎么办?要令人如何想象?”
“这世上的变化,都是好的吗?”
许问听得很认真。
秦连楹说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两点。
第一,失去独门绝技之后,那些工匠就缺乏了核心竞争力。
第二,技艺公开之后,普通人难以学习,得到的好处不多,资源会向着强者手上集中,于是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发没有竞争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情况越来越坏,秦连楹亲眼目睹,因此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墨艺殿是按照王一丁的设计建的,他对此天然多了几分关心。他本来就在盯着新城烫样看的,听见秦连楹的话,他下意识地抬头,有点发愣。
听完,他拧起眉头,仿佛不得其解,脸上一片茫然。
“凡事有利有弊,任何变化——不,包括现存的事情,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利弊结果,必须要权衡来看。”
过了好一会儿,许问终于开口了。
这时,他的表情格外不像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孩子。
“变化当然也是有好有坏,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做,不是看它是不是突破了常规,应该看它与常规相比,利弊各是如何,最终加减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们还要判断,这件事的问题是出在哪里。是根本就不能做?还是做事的法子出了问题,应该换个执行方式?总结出方方面面的原因,才好做出最后的判断。”
许问的语速渐渐变快,目光也明亮起来,显然已经理清了思绪。
“就拿墨艺殿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没有建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坏处?”
“好处无非就跟以前一样,各人拿着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活。有一些大匠会累积经验,把自己的绝活发扬光大,收来更多的弟子,将其传承下去。如果传承的运气好,弟子里有比较天才的人物,可能会进一步把它完善,直到流传后世。运气不好的,收不到好徒弟,捧着绝艺无人可传,最后只能看着它一代代折损,最后消失。”
这都是许问亲眼见过经历过的事情,说话的语气也很肯定,很让人信服。
在场的这些人这方面的见识不会比他少,只会比他更多。听见这些话,很多人都露出了心有戚戚哉的表情。
“这是做师父的一面,做徒弟的呢?假如有一个人,心慕秦阁,想学习刘大师的绝技。”许问转头,向刘万阁点头示意了一下,刘万阁回以点头,微微一笑。
秦阁的名声,当真还是比较大的。
“但不巧,他身在南粤,身有匠籍,并没有机会去晋中。他或许真的会与刘大师非常投契,但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拜在刘大师门下。”
“朝廷设墨艺殿,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无人可教、无处可学的问题。这个初衷,绝对是没问题的。”
许问开宗明义,先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一件事情初创,很难面面俱到,朝廷也是如此。”
许问本质上对朝廷和皇帝都没有什么敬畏心,自然而然就把这种态度带出来了。旁边几人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想阻止,但许问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据秦大人所说,现在的墨艺殿的确还有一些不周到的地方,有些矛盾难以解决。首先,产能与需求的矛盾。需求有限,原先可以满足的产能一旦过剩,就会有问题出现了。”
许问好像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微博论坛上跟人讨论,一边思考着一边说,一时间忽略了选择用词——这方面,他本来也很不擅长。旁边的人有的听懂了,有的没听懂,但根据上下文也能猜出个大概,表情各异。
朱甘棠眼睛发光,静待下文。
“但现在,需求真的过剩吗?”许问看向逢春新城的烫样,自问也问人,“恐怕只是少许人的需求吧。”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墨艺殿收集的技艺,普通人难以学会。直接学当然是很难学会,但如果朝廷派人进行整理,组织进行教导呢?我们月龄队能在一个月之内改头换面,天下之大,难道就找不出更多这样的人才?”
月龄队是内物阁组织的一支特殊队伍,在场的其他人依稀都有听说,部分人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这是一支超出常规的队伍,选人、教法、学法都与众不同。未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现在还不好说,但看着许问带了几天的这支南粤队伍,这些人也略微似有所感。
“至于背着师父偷卖绝技、义卖家传又无处可走这种事情,我认为都可以在管理上进行预防。譬如,在收集技艺之前,墨艺殿可先对出名的技艺进行归档,写明传承情况。不知名的技艺献上之前,也需要走完流程,理清来历。手续完善,这些细节问题均可解决。”
“对了,还有大匠技艺集中的问题。再厉害的大匠,实力再强,集中的技艺再多,能比得上朝廷,比得上墨艺殿?朝廷会防米贱伤农,为什么不能防一下以大欺小?”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处理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摩擦,但只要慢慢来、慢慢规范,我相信,变化总是好事。”
“不变,只是一潭死水;变化, 才能拥有不明确,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现在的大周,该是变化的时候了。”
秦连楹回头看他一眼,声音稍微缓和了下来:“陛下仁心,以流觞园为蓝本,建立墨艺殿,收集天下技艺,还要将其教诸新晋学徒。这是个大恩德,但真的算是好事吗?”
他像是在问许问,又像是在问自己。
许问注视着他,只是听着。
荆南海欲言又止,知道阻止不住,只好任由他去。
“墨艺殿召开之初,向天下许以重金,征集技艺。便有弟子窃取师门绝艺,拿来换钱换名。可怜的是,那弟子入门十年,天资有限,本不应学到这么多东西,全是师父仁慈,才把这些全部交到他面前的。结果仁心空负,绝技外泄,原本有一些活计专门找他,现在却多了好些人与他一起争抢……失了存身根本,饭都要吃不起了。”
秦连楹声音缓和,一句句徐徐道来,没有半点火气。但许问也好,其他人也好,谁听不出下面的深深痛心?
“这个还是被骗了,还有另一人,也有一手独门绝活,听说墨艺殿建成,感激陛下恩德,自愿将绝技献上。他不是求财,只是感恩。结果那些钱财没过多久就用完了,绝技变成了大路活,后面靠什么维生?”
“再说送进墨艺殿的那些技艺,普通学徒没有师父手把手教着,学着会吗?只怕看都看不懂。学去的尽是原本就本事较大,想要扩充自己的大匠。他们学去了这些,手艺在他们手上集中,他们更强了,其他弱的就不活了?要活,怎么跟他们抢?”
“墨艺殿建成才一年,就出了这么多事情,将来怎么办?要令人如何想象?”
“这世上的变化,都是好的吗?”
许问听得很认真。
秦连楹说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两点。
第一,失去独门绝技之后,那些工匠就缺乏了核心竞争力。
第二,技艺公开之后,普通人难以学习,得到的好处不多,资源会向着强者手上集中,于是使得强者越强,弱者越发没有竞争力。
这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情况越来越坏,秦连楹亲眼目睹,因此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墨艺殿是按照王一丁的设计建的,他对此天然多了几分关心。他本来就在盯着新城烫样看的,听见秦连楹的话,他下意识地抬头,有点发愣。
听完,他拧起眉头,仿佛不得其解,脸上一片茫然。
“凡事有利有弊,任何变化——不,包括现存的事情,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利弊结果,必须要权衡来看。”
过了好一会儿,许问终于开口了。
这时,他的表情格外不像一个十六岁不到的孩子。
“变化当然也是有好有坏,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做,不是看它是不是突破了常规,应该看它与常规相比,利弊各是如何,最终加减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然后,我们还要判断,这件事的问题是出在哪里。是根本就不能做?还是做事的法子出了问题,应该换个执行方式?总结出方方面面的原因,才好做出最后的判断。”
许问的语速渐渐变快,目光也明亮起来,显然已经理清了思绪。
“就拿墨艺殿这件事情来说。如果没有建这样一个地方,会有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坏处?”
“好处无非就跟以前一样,各人拿着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活。有一些大匠会累积经验,把自己的绝活发扬光大,收来更多的弟子,将其传承下去。如果传承的运气好,弟子里有比较天才的人物,可能会进一步把它完善,直到流传后世。运气不好的,收不到好徒弟,捧着绝艺无人可传,最后只能看着它一代代折损,最后消失。”
这都是许问亲眼见过经历过的事情,说话的语气也很肯定,很让人信服。
在场的这些人这方面的见识不会比他少,只会比他更多。听见这些话,很多人都露出了心有戚戚哉的表情。
“这是做师父的一面,做徒弟的呢?假如有一个人,心慕秦阁,想学习刘大师的绝技。”许问转头,向刘万阁点头示意了一下,刘万阁回以点头,微微一笑。
秦阁的名声,当真还是比较大的。
“但不巧,他身在南粤,身有匠籍,并没有机会去晋中。他或许真的会与刘大师非常投契,但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有机会拜在刘大师门下。”
“朝廷设墨艺殿,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无人可教、无处可学的问题。这个初衷,绝对是没问题的。”
许问开宗明义,先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一件事情初创,很难面面俱到,朝廷也是如此。”
许问本质上对朝廷和皇帝都没有什么敬畏心,自然而然就把这种态度带出来了。旁边几人脸色微微变了一下,想阻止,但许问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据秦大人所说,现在的墨艺殿的确还有一些不周到的地方,有些矛盾难以解决。首先,产能与需求的矛盾。需求有限,原先可以满足的产能一旦过剩,就会有问题出现了。”
许问好像回到了另一个世界,在微博论坛上跟人讨论,一边思考着一边说,一时间忽略了选择用词——这方面,他本来也很不擅长。旁边的人有的听懂了,有的没听懂,但根据上下文也能猜出个大概,表情各异。
朱甘棠眼睛发光,静待下文。
“但现在,需求真的过剩吗?”许问看向逢春新城的烫样,自问也问人,“恐怕只是少许人的需求吧。”
“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墨艺殿收集的技艺,普通人难以学会。直接学当然是很难学会,但如果朝廷派人进行整理,组织进行教导呢?我们月龄队能在一个月之内改头换面,天下之大,难道就找不出更多这样的人才?”
月龄队是内物阁组织的一支特殊队伍,在场的其他人依稀都有听说,部分人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这是一支超出常规的队伍,选人、教法、学法都与众不同。未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现在还不好说,但看着许问带了几天的这支南粤队伍,这些人也略微似有所感。
“至于背着师父偷卖绝技、义卖家传又无处可走这种事情,我认为都可以在管理上进行预防。譬如,在收集技艺之前,墨艺殿可先对出名的技艺进行归档,写明传承情况。不知名的技艺献上之前,也需要走完流程,理清来历。手续完善,这些细节问题均可解决。”
“对了,还有大匠技艺集中的问题。再厉害的大匠,实力再强,集中的技艺再多,能比得上朝廷,比得上墨艺殿?朝廷会防米贱伤农,为什么不能防一下以大欺小?”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处理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很多摩擦,但只要慢慢来、慢慢规范,我相信,变化总是好事。”
“不变,只是一潭死水;变化, 才能拥有不明确,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现在的大周,该是变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