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146

作者:最爱MISIC伯爵
更新时间:2015-01-01 10:00:00
来的路了,就像世界上你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一模一样的河流一般,回去的路也依然不是你原来走过的路。

      一条简单而又复杂的台阶,一个无限循环到死的空间,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没法参破的道路,这就是那位能被称为“鬼帝”的人替世人修建的。

      地狱和阴间才是最可怕的吗?油锅和刀山才是最不能逾越的吗?

      不,人最终不能战胜的不过是自己罢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什么台阶、什么黑暗都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你愿意,哪里都是路;只要你愿意,也同样哪里都是道。

      道法天,道法地,道法自然,万物皆为道,也皆能成道,可人如果一直拘泥于脚下,又如何才能真正成道!

      于是,跳出这个循环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醒来了。

      周围沉浸在一片亮光之中,朦胧的白色光线,有些晃眼。像是那个年代刚刚流行的舞厅顶端,可惜的是,查文斌这样的人是从未去过那样的场合的。

      查文斌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身上有些疼,应该还不至于断了筋骨。抬头看看,一片白茫茫的,都是有鹅蛋那么大小的石头在发着白色的光芒。

      “夜明珠?”他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这里,这是一种名贵的石材,也就是荧光石。在过去,夜明珠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可是这里似乎有数不尽的夜明珠,一直在向远方蔓延而去。

      再抬头看看,他找不到自己落下来的方向,似乎这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不知怎的,他就来到了这里。

      有一根接一根的巨大石柱在顶着两边的拱顶,对称地矗立。

      真是一座有些宏伟的地下宫殿,能修建这座宫殿的人,已经不能用权势来形容了。就连那秦朝时期的始皇帝,也未必就能把他那座皇陵修建成这般模样。因为漫天的荧光石,并不是简单用于装饰照明,它们是按照天上的星象有序而复杂地排列着。

      每一根石柱上,都有着一条盘旋而上的应龙,时而张扬,时而怒目,每一条都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这些龙,就像是这座宫殿的守护者。

      脚下,是被平整的石块拼接平铺而成的,上面厚厚的一层灰烬,像是在向查文斌宣告着历史已经把这里遗忘。

      头顶上的荧光石,是从这儿开始向里面蔓延开来的,所以在人的潜意识里,就会想着往前去看一看,查文斌也没能例外。

      身边的东西也都还在,试了试,还好,自己还能走,于是他便开始往里走。

      不知怎的,走在这座大殿里,查文斌似乎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总觉得自己曾经来过这里,虽然他只是一个出生在乡下的小道士,可就是觉得好熟悉。这种熟悉,很快便验证了,因为他开始见到了一些更加熟悉的东西――壁画!

      壁画,这是一个古人向后人传递信息的唯一简单而又直观的办法。

      站在这一面壁画前,查文斌呆立了。

      画像中刻画的是一个身背长剑的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只只有三只脚的蟾蜍,他的面前是一口巨大的棺材模样的东西,他就站在那棺材前面。

      如果这是巧合,那么查文斌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画中的男子就是他自己,因为这个男子的身上还背着一个袋子,而那袋子却被巧妙的工匠刻画上了一个小小的八卦。

      今日的查文斌,为了方便上山,他并没有穿道家长袍,而是一身简单的休闲服,正是这件衣服,也被几乎一模一样地刻画在了画中人的身上。可以说,那个年代没有照片,如果有,那么这幅图,除了三足蟾不在之外,其余的便和现在的查文斌是一样的,就像是对着他今天的照片刻画上去的。

      这个发现,不亚于我们打开一口几千年前的坟墓,却发现墓中悬挂的是自己的照片那般恐惧。所以,查文斌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疼痛和红肿告诉他,这不是在做梦,这是真实存在的。

      这片空荡荡的大厅里,除了自己和那只小蝌蚪,他暂时感觉不到第三个活物,他在想,那个“老刀”又去了哪里?

      因为地上的灰烬够厚,人踩在上面,便会留下脚印,很快,他便在另一侧,找到了这么一排脚印,脚尖的方向是朝着里面走的,所以查文斌很快便决定沿着这串脚印继续,那个人的身上背负的东西一定才是他真正想要找的。

      这条道很长,查文斌想,如果这真是鬼帝土伯修建的,那么他一定是把当时全天下能发光的石头都找来了,因为这里的荧光石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不可思议。到处都是惨白的颜色,这种白,让人觉得有些人。

      走了约莫有三百米的路,前方出现了一扇巨大的石门,门是虚开着的,并没有关。站在离那门不过二十几米远时,查文斌发现了异样,这门里有“人”!

      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

      有的人穿着紫色、黑色的寿衣,也有的人穿着普通的衣服。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也有少。这些人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眼神是迷离的,就这样凭空出现在了这座大门口,然后一个个便跃了进去。

      查文斌是何等人,他会不知道这些不是“人”,而是魂吗?但是他会怕魂吗?不会,所以他决定进去看看。

      刚想挪动步子,却觉得自己肩头有人一拍,查文斌知道这种地方,出现人的概率是极低的,所以七星剑“噌”的一声出鞘,扭头便准备好了这一击,却发现身后站着的是一个自己太熟悉的人。

      看着那张脸,查文斌心头的五味瓶都像是被打翻了,他觉得眼睛一湿,喃喃喊道:“师父!”

      那老者带着些许慈祥看着爱徒,朝他晃晃头,意思是别进去。

      查文斌哪还管得了那么多,他还有太多的东西想问他呢,连忙擦了眼泪,想抓住这个当年给小姨下命批的疯道士问个究竟,却发现身后现在已经是空空如也,哪里还有人?

      

      第248章 生死门悟道

      

      门,这是相对非常能够勾起人好奇心的东西。一扇开着的门,人总想知道这门的后面是什么。哪怕这后面真的是浴火地狱或是万丈悬崖,不亲眼看看,人这心里头总是放不下。

      再看那地上的脚印,到了这儿就没了,离那门的距离不过四五米了,就这般凭空消失了。这四周空荡荡的,又十分亮堂,很快便能一眼扫尽,的确是到了这门口便不知去向了。

      这就抛给了查文斌一个巨大的难题,这门要不要进,能不能进,这门的后面又究竟是什么?

      查文斌并不是一个十分热衷于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修了这些年的道,他的心早就比一般人要耐得住性子,可这里就像充满了魔力一般。那些进门的人,几乎都是他所认识的。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他老查念过经、超过度的。这些人里,有的已经死去好多年了,也有的才死去不久,比如那个陈放,他就在刚刚也进了那扇门。

      按照他平生所学,人死之后,但凡被超度的,必定要过阴阳道,走黄泉路,再通奈何桥,喝孟婆汤,上望乡台,接着便是按照生前所积阴德和所犯事实,或轮回,或受罚。怎么这些人如今都走进了这样一扇莫名其妙的门里。

      查文斌就站在那儿,他有些迷惘,不知自己怎么就来了这个地方。

      再一想,对,自己是从那台阶上跳下来的,那么这里究竟又是何处?

      脑海中过滤了无数典籍,细细想起师父生前所教,似乎哪里都没有关于这么一个地方的记载。地府?显然不是,哪个地府里没有几路阴差站着,哪个地府里会修建得如此奢华和明亮。

      既来之,则安之,向来就是查文斌的心态,不拘泥于自己所处什么环境。他知道,越是这般古怪的地方,其实是越简单的。再复杂的东西,都不可能复杂过人心,因为那些个阵法也好,宫格也罢,不都是被人弄出来的吗?没有谁会弄出这么个东西来,是不抱着一定的目的的。

      酆都,历史上有能力修建这么一个地方的,只有那位传说中的鬼帝“土伯”,鬼帝作为重鬼之帝,掌管天下所有鬼魂,那么这里是不是另外一个阴司呢?

      不知怎的,查文斌手中的七星剑有些兴奋,剑柄不住地颤抖着。但凡有些名堂的刀剑,都有一些灵性。这柄剑,也不知跟了他们这一门派多少年了,斩杀过多少恶鬼,又替多少冤魂超度过,恐怕只有历史能说得清。

      查文斌的心头,就像立着一个小人,一直在跟他说:进去吧,进去吧,就去那门后面看一眼。

      可是他想迈开步子,却又想起了师父冲他摇着头。

      这一步,跨过去,会是怎样?不跨过去,又会是怎样?查文斌一下子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僵局里。

      他想回头了,再回头,却突然发现刚才一路明亮着的荧光石,此刻已经都熄灭了。身后一片黑暗,只有前面到门那儿的一小段,石头还继续亮着。

      越是美丽的地方,越是危险,查文斌决定原路返回,他不想知道那个答案。

      正准备扭头摸着黑往回走,他却听到自己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文斌哥肯定在这里。”这是超子的声音,查文斌心头一惊,再转身一看,三个身影鱼贯而入,进了那门,仿佛跟没看见自己一样。最后一个进门的是大山,查文斌大声喊道:“你们别进去,我在这儿呢!”

      大山的脚步迟疑了一下,身子微微作了一个停顿,准备扭头过来看,却又听到超子催促道:“你们都快点,要是不想走,那我一个人去!”

      接着,大山的身影也闪入了那门,任凭查文斌如何喊叫,都没有半点儿反应。

      这还由得他查文斌选择吗?

      “哈哈,有道是宁受不复之劫,不入生死之门。既然你让我来走这一遭,那我便接了就是。”说完,查文斌像是明白了什么,大步流星地朝着那门走去,口中还说道:“三界火宅苦,见者求出离;清苦勤求道,不入生死门。”

      何为生死门?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古老逻辑,说白了,这是一道考验人的智商的题目。

      传说中有生死两扇门,分别由一个说真话、一个说假话的人看守。我们可以提一个问题,从而判断哪扇是生门,哪扇是死门。请问,这个问题该怎么问?

      这道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答案倒是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判断哪个士兵是说真话的,哪个士兵是说假话的。只需要随便问其中一个士兵一个问题:讲假话者守的是死门?

      如果对方回答“是”。

      假如他是讲真话的,肯定问题,那你问的这个人守的就是生门。

      假如他是讲假话的,否定问题,那你问的这个人守的还是生门。

      如果对方回答“不是”。

      假如他是讲真话的,肯定的否定还是否定,那讲真话的守的才是死门,另一个讲假话的守的是生门。

      假如他是讲假话的,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讲假话的守的就是死门,另一个讲真话的守的是生门。

      总之,只要对方回答“是”,那你面前的就是生门;对方回答“不是”,你面前的就是死门,生门在另一边。

      这扇门,那两个士兵,就分别是查文斌自己和他凭空出现的那个师父,他们两人对这扇门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其中一人是正确的,一人是错误的。那些出现的人或者魂,不过是来干扰视线的罢了。

      人之所以会去判断这扇门能不能进,不过是他心中有所顾忌,如果抛开这些顾忌呢?给你一扇门,不管后头是死亡还是财富,都与我无关,我不要,也不去拿,只是看作一扇普通的门,进也就进去了。危险,是为贪婪的人准备的。

      道教设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真的就是一本《道德经》能够讲明白的吗?或者读一遍两遍的《易经》,懂八卦,会风水,就是道了?那也太小看国人的智慧了,历史长河中,能把这些道家典籍倒背如流的人,一抓一大把,最终能够成道的又有几人呢?

      道教“设教”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拨开纷繁的物象世界而深入到生命的本源,以明了人的“气有清浊,性有智愚”;同时,“道无弃物,常善救人”,智愚之人又皆可修道而成真。

      道的真谛,绝不是因为天资有多高,而在于心有多诚。这和我们平日里拜那些供奉的神仙,常说的一句话是一样的:心不诚,则不灵!

      那些不孝顺的子女,在长辈死后才去风光大葬,披麻戴孝,寻觅一个风水宝地,妄图让子嗣受荫庇,那是在妄想。

      “人之生也,气有清浊,性有智愚,虽大块肇分,元精育物,富贵贫贱,寿夭妍媸,得之自然,赋以定分,皆不可移也。然道无弃物,常善救人,故当设教以诱之,垂法以训之,使启迪昏蒙,恭悟真正,琢玉成器,披沙得金,斯之谓矣。”由此可见,在颇具命定论色彩的大框架下,道教的‘设教’‘垂法’就是要引导人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大道之中,以实现生命的超越。

      “清浊之气生育万物,世人若求长生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自浊之所生,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人,能坚守于至道,一切万物自然归之。”由于人的生命是由禀道受气而来的,能坚守至道就意味着可以得道而长生,因此,就生命的发展趋向而言,应当是由道出发而复归于道的过程,或曰自无而显有又摄迹还本复归于无的过程。

      人之受生,禀道为本,所禀之性,无杂无尘,故云正也。既生之后,其正迁讹,染习世尘,沦迷俗境,正道乃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