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296

作者:锦衣夜行
更新时间:2016-12-03 10:18:37
地了解到李景隆每天吃多少饭、骂过几次娘,对他心态的变化,自然也就把握的清清楚楚。

      夏浔觉得,是时候与李景隆进行接触了。

    第370章 梦想与希望

      徐茗儿开心地点头,小巧细致的下颌用 力地点了两点,突然才醒悟到夏浔在说什么,不禁羞得满面通红:“才没有呢!”

     

      徐茗儿羞红着脸否认,哪有女孩儿盼嫁的,还对一个男人议论自己将来的婚礼如何。她羞窘地瞪了夏浔一眼,说道:“我……,天色不早了,我回府去了。”

     

      不待回答,她就害羞地跑掉了。夏浔看着她的背影,那贴身的粉红色的比甲,掩不住她那腰如约素,走动间长腿错落,蛮腰款款,体态极其优美,让人赏心悦目。小丫头就像抽条的柳枝,青春少女的那种明艳灵秀,已经出脱得不能再掩饰了。

     

      夏浔吁了口气,正想举步回到自己的卧室,身后“吱呀”一声,新房的门开了,何天阳探出头来,鬼头鬼脑地一看,便钻出来,小声叫道:“大人留步,我……,有话对你说。”

     

      夏浔的房间里亮起了灯,灯下,何天阳犹豫着,对夏浔说了许多许多。

     

      他的文化水平有限,要说自己的心事,很多地方辞不达意,但他翻来覆去的,却总算是表达出来了。

     

      一番话说完,夏浔还没怎么样,何天阳自己已累出满头大汗,他长长地松了口气,忙不迭抓起夏浔桌上的茶壶,便咕咚咚地灌了起来。

     

      何天阳说的话,一共有两层意思。

      

      第一件事,他和萍女已经成就夫妻了,萍女的腹中还有了他何家的骨肉,所以,他不放心萍女继续留在这里乙他何天阳可以出生入死,只希望大人能让他的老婆孩儿回双屿岛去。

     

      第二件事,他不想做海盗了,他希望夏浔能接纳他,让他成为飞龙秘谍的一员。他不在乎做不做海盗,更不在乎这个身份是否卑贱,可是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个小海盗,尤其是孩子的娘,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一国公主,所以,他想求一个出身。

     

      成亲,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一生中的又一次成长,从这一天起,她才会从女孩儿变成女人,身份和观念,彻底的来一个大变样儿,离开父母兄弟,与一个男人建立自己的家庭,从此相夫教子。

     

      而男人,成了亲也是个长不大的男孩,他照样玩心甚重,照样认识不到家庭之重,直到他有了自己的骨肉,他才能脱 胎换骨,意识到一个男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他才能从一个男孩儿,变成一个男人。

     

      何天阳,现在已经意识到他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了。

     

      他不否是一个只知道用蛮力和刀子解决问题的人,他开始思考、也开始打算,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

     

      夏浔答应了他,他很理解何天阳的心情了。

     

      彭樟棋和谢谢一文一武,一个武功精湛、一个天生就是做秘谍的材料,如果她们能随他来金陵,将是他最大的臂助,但是两个人不管是软语温求、还是佯嗔威胁,不管怎么死缠烂打,他都坚决不答应。

     

       出于和何天阳同样的原因,他可以为了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事业而去打拼,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去打拼,却不能让自己的女人身蹈险地。所 以他强迫两个人留在了海岛,为了避免两个人阳奉阴违,像上次乘船北上去寻他一样,再偷偷跑来金陵,他还给两人鄯署了一件让她们不能脱身的任务。

     

      他从飞龙秘谍中抽调出了一鄯分精锐,再由苏颖亲自为他物色了一批可以信任的沿海居民以及有意脱离海盗的人员,统统交给了他的两位爱妻。由彭樟棋指点这些人武功,由谢雨霏教会他们易容改扮、潜伏匿踪、察言观色、刺探情报的种种本事,在飞龙秘谍这个机构之下,再建立一支更核心的潜龙队伍。

     

      她们本来就是最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她们因此不能脱身了。在经由这两位名师的培训之后,第一批匆匆培训完毕的人员已经潜伏到了金陵,成为由他亲自掌握的第二支力量,上一次被他派去清除徐石陵这匹害群之马的四个黑衣人,就是来自潜龙秘谍。

     

      两件事,夏浔都很痛快地答应了何天阳。

       要让萍女离开很容易,只要告诉礼部,说王世子妃怀了身孕,山后国国王和王后急切盼望媳妇回国就成了,至于何天阳这位冒牌王子,经过这么久,在萍女的指点下已经能够独挡一面,礼鄯也熟悉了他的风格和作派,不会露出什么马脚,他要继续留在大明学习上国文化、观光游览锦绣河山、结交王公大臣、礼部求之不得。

     

      第二件事,他也答应了,不过何天阳不同于普通的盗众,何天阳是双屿帮大头领许浒的心腹,在岛上是个头领,如果要然答应下来,未免有抚人墙脚的意思口夏浔答应他,先安排萍女离开,再把他的意思透露给许浒,只要许浒肯放人,他一定接纳。

     

      何天阳听了夏浔的答复,欢欢喜喜地回房陪他的新娘子去了。

     

      想必,今夜枕边,他会把这两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娘子,一双鸳鸯肩并着肩地躺在那儿,做一夜憧憬的好梦吧。

     

      何天阳离开之后,夏浔独自一人静静地坐了一会儿,便微微地笑了。

     

      再卑微的人,都有他的理想,都有他对未来的打算,尤其是当他肩负着责任的时候,就算何天阳这样一个海盗都不例外。

       那么,曾经因为战功赫赫,父亲被追封为陇阳王,自己被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大明开国功臣排名第三的战神李文忠,他的儿子李景隆身上肩负着父祖两代郡王的荣耀,肩负着李氏家族乃至众多门生故旧的期望和责任,他会甘心李氏一门就此败落,自己也永远做一只受人嘲弄的过街老鼠么?

     

      夏浔吸了。气,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静静地站到了门廊下面。

     

      须臾,一道黑影悄悄地站到了他的身侧,躬身施礼。

     

       夏浔眼望前方,轻轻地说道:“明日,安排与李景隆一见!”

    第371章 喜化军心悲作士气

    翌日一早,何天阳向礼部提出要去见驾陛辞,送王世子妃回国,孟侍郎听了,忙带了何天阳一起上朝。

     

      待到早朝时候,依着规矩,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外地进京见驾和京中陛辞出京人员,孟浮生闪身出了班列,向建文帝抱笏躬身道:“陛下,今有山后国王子贺天羊,陛辞离京,请陛下恩准。”

     

      朱允讶然道:“山后国王子曾说,要见识我中土风物,学习上国风俗,至少要在金陵住上一年,这就要走了么?”

     

      孟浮生道:“陛下,非是贺天羊要走,而是王世子妃萍女有了身孕,彼国国王、王后闻讯十分欣喜,挂念着儿媳,要求让儿媳早归,贺天羊倾慕我天朝父化,还要继续留在金陵的。”

     

      朱允哈哈大笑道:“好!这是一件喜事呀,山后国王世子妃在我大明帝都有了身孕,这子调也要沾染我率都灵气的,既然如此,还当再赐些礼物充作我天朝贺礼,礼部要妥善安排,朕准其王世子妃归国了,要他上殿来面君谢恩吧。”

     

      孟浮生答应一声,心中暗暗奇怪:“今天早朝,皇上好象特别高兴呀。”

     

      旨意传出去,早就候在金水桥外的何天阳便领旨上朝,这边朱允笑容可掬地扫了眼满朝文武,着意地盯了眼新任兵部尚书茹常,吩咐道:“奏事吧。”

     

      已然改名木恩的小林子把拂尘一扬,高声唱声:“皇上有旨,百官奏事,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声音网落,兵鄯尚书茹常便把笏板一举,高声道:“臣,有本奏!”

     

      何天阳步入朝堂,未及见驾,便听得茹常朗声道:“皇上,东昌大捷!”

     

      何天阳瞿然一惊,连忙站住脚步,就听茹常奏道:“皇上,燕军南下,在东昌与我朝廷大军发生激战,盛庸将军布阵于城下,火器、毒弩齐发,重挫敌军,燕骑损伤惨重,数员大将殒没于此役。燕逆本人得其大将朱熊与其子高煦相助,仓惶杀出重围,一路退至馆陶,又因平安、吴杰两位将军已然占据真定,截断了他的退路,只得败走深州,绕道逃回北平去了。此一战我军大获全胜,斩敌数万,尤其是,燕逆麾下大将张玉,阵亡于此役,我军声势大根…”

     

      何天阳听得暗暗惊骇,朝廷在军情奏报上多次造假,讳败为胜。但是却从来不敢妄言斩敌大将,因为这是最容易被戳穿的谎言。张玉原本名不见经传,朝野间无人知道这个燕山三护卫中的左护卫千户。可是如今随着燕军气势越来越盛,张玉俨然当世名将了,这可是燕王麾下第一勇将,他…竟然战死了?这个消息,应该不是假的。

     

      茹常一番话如平地一声雷,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人人振奋,慷慨莫名!许多官员交头接耳,整个朝堂上乱作一团,但是这是大喜之事,朱允恢面有得色,对君臣的失礼之举丝毫不以为意。

     

      等到众父武都消化了这个消息,一起膜拜与地,高呼万岁,颂赞皇帝圣明之后,朱允这才洋洋得意,高声宣布道:“传旨,诏告天下,东昌大捷,并论功行赏,褒励三军。还有,诏令在京五品以上父武、公卿、勋戚,午时齐集午门,随朕于太庙将大捷消息祭告祖宗。

     

      未时三刻,宫中摆酒,大宴群臣!”

     

      朱允微笑着看了何天阳一眼,说道:“山后王子,你也一同参加吧。”

     

      “臣遵旨。”

     

      何天阳连忙答应一声,心中暗暗叫苦:“糟了,南军大胜,这种情形下,大人他……还能策反成功吗?”

     

      何天阳刚刚退下,文臣班中又闪出一名御使,高举笏板,躬身说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朝廷兵马大捷,阵斩燕军第一骁将,这是陛下英明神武,前线将士竭诚用命所致。不过…”

     

      他话风一转,又道:“这也说明,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位大人辅政得法,前番兵败,全是李景隆一人无能,累及三军,使朝廷蒙羞,今我军既获大胜,皇上赏罚分明,那么方黄齐三位大人,也该官复原职,重新起用。”

     

      茹常瞟了他一眼,认得这是方孝孺一派的官儿,茹常没有说话,心里却不大舒服。盛庸是在他任兵鄯尚书期间打的胜仗,好嘛,现在有功了,没他嘛事儿。

      再说,方孝孺、黄子澄重新起复也就罢了,齐泰原来是兵鄯尚书,他下了台我才担的此职,吏鄯尚书那么肥的差事,我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占座了,你现在让他官复原职,那我去哪儿?

     

      朱允正在兴高采烈,他心知肚明,这实际上是朝廷兵马打得第一次胜仗,而且是这么漂亮的一场大胜仗,若不是谨记着君王的威仪,他早就手舞足蹈了,有关这此人事安排,哪还有心细想。哪位御使一说,朱允便欣然点头,笑道:“爱卿言之有理,传旨,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马上官复原职!”

     

      于是,朱允率文武百官太庙祭祖的时候,站在朱允身后的六鄯尚书就变成了七鄯尚书,其中兵鄯是两个主官,一个姓茹,一个姓齐酬

     

      朱棣凄凄惶惶地回了北平。

     

      这一次燕军大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轻敌。一连串的胜利,在燕军上下,形成了一阵骄兵的气焰,不只士兵如此,就是燕王和他麾下的将领们也是如此,朝廷这个庞然大物,在他们眼中已是不堪一击的形象,结果终至遭受惨败。

     

      上一次奇袭沧州成功后,朱棣信心大增,与前后两次领兵都超过五十万的李景隆相比,对这个原本只是长兴侯耿炳父麾下区区一参将的盛庸,他根本不当回事。故克沧州后,朱棣的兵马尚未做修整,积存在沧州的大量军用物资正运往北平,他就马不停蹄地再度南征了。

     

      这一次,他撇开盛庸和平安、吴杰等各路敌军,直取德州,原本北征的明军唯恐根基有失,急忙返回,反而蹑在了他的后面。燕军自馆陶渡河到了东平之后,盛庸等各路南军也追上来了,屯兵于东昌。

     

      朱棣闻讯后,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弃德州而攻东昌。战端刚开,过于轻敌的朱棣便率自率铁骑攻向盛庸的左翼,结果数击不动,只好绕出阵前猛冲中坚。盛庸看出朱棣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故意开阵,佯做战败,诱其深入。

     

      待燕王率铁骑突进敌阵后,盛庸立即合阵将他团团围住,驱动各路大军拼死搏杀,燕军右路军主将主能见势不妙,急忙拼死突入,把朱棣救了出来,南军急追不舍,幸好朱高煦也率鄯赶到,两下里合兵一处,护着朱棣仓惶逃去。

     

      可是左路军主将张玉由于讯息不灵,却不知道朱棣已被安全救出,眼见燕王有难,张玉也率部杀进了敌阵,朱棣和朱能一走,张玉正困在敌阵之中,他本来有机会逃走,可他只以为朱棣还身陷敌营,是以在阵中冲荡,奋不顾身,终至力竭,丧命于乱军之中。

     

      朱棣这一路逃,一路上不断遭到围追堵截,如果不是因为夏浔在京师中对盛庸的着意追棒,已经令明将之间产生了嫌隙,盛庸、平安、吴杰诸鄯将领都想抢这杀死朱棣的头功,彼此之间配合不够默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