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分节阅读 451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7-09-24 13:25:11


    即便是他之前光顾过的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虽然也是以收藏中国名家字画而闻名的,可哪里的馆藏都根本没办法和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来比。

    由此可见这里的这些馆藏的珍惜程度,因为很多字画,在国内都是看不到的,所以金沐晨看的是小心翼翼……

    第798章顶级字画

    金沐晨来到的第一幅画作前面就停下了脚步,因为这幅画所闪耀的光芒实在是太刺眼了。

    虽然这幅画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画布上的的颜色已经严重的失真了,但是画面上那两朵硕大的牡丹花,却依旧可以看出那栩栩如真的意境。

    而这幅画就正是被日本人评为是日本国宝之一的,南宋著名画家李迪所做的《红白芙蓉图》,这幅画是南宋时期绢本画作的代表作。

    也是大家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做的巅峰之作,是当世中国花鸟画里数得上号的代表作,即便是拿到国内,那也是国宝中的国宝,最顶级的那种。

    这幅画长宽都大概是二十六公分左右,画工精细工整,尤其是那栩栩如真的细腻画风,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写真画鸟画一脉,所以在中国艺术史上可是有着非常高的评价。

    这幅画原本是清宫旧藏,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心头之好,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非常喜欢这幅画作,平时都是挂在他书房的墙上来欣赏的。

    后来乾隆之后,嘉庆皇帝继位,这位皇帝对古董书画的喜爱,可就没他老爹那么痴迷了,当时他刚刚抄了和,光是从和哪里得来的宝贝都已经是数不胜数了,哪还有心思来关注这原本就不怎么喜欢的字《画?

    于是这幅画,就被打入了冷宫,后来圆明园建成之后,就被存放到了圆明园。

    后来英法联军打到了京城,在圆明园大肆抢掠一番之后,一把火烧了这个著名的园子,这幅画从那时候起,也就不知所踪。流失到了民间。

    再后来也是被日本著名的文物贩子,高岛菊次郎给搜罗到了日本,而这期间的搜刮手段,当然也不怎么光彩,后来这幅画被这高岛菊次郎捐献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大概看完了这幅画,金沐晨继续往后走。然后又来到了一副光芒刺眼的画作前面,这幅画的画布和前面那副《红白芙蓉图》一样,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泛黄了相当厉害。

    而且因为这幅画是属于泼墨山水画做,用的都是黑白淡墨,并没有使用其他的染料,所以画作褪色的相当厉害,除了隐隐的一些山水,基本已经看不清其他的容貌了。

    但即便如此。这幅画作却还是闪耀着刺眼的光芒,而这幅画作也是被日本人评为日本国宝之一的南宋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

    这幅画之所以会如此的珍贵,也是因为在唐朝诞生绢画之后,当时最主要流行的还是人物画,不过那些人物画,主要还是以最早的画作技巧为主体,说白了就是并不太写实。

    而到了宋朝时期,开始衍生出山水画作。尤其是泼墨山水画,开始在南宋时期盛行一时。甚至一度成为了当时风流名仕们的最爱。

    而这李生的这幅《潇湘卧游图卷》,则是当时泼墨山水画中的代表作,前后流传了多代,都一直是被大家所公认的泼墨山水画最早的代表作,在中国的山水画作,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而且这幅画的尺寸超大。原来可是一整套的画卷,据传当时画作完整的时候,可是有一整套十二幅,尺寸超过三十平米的巨型画卷,是有史以来第一幅篇幅如此之大的泼墨山水画卷。

    也这因为如此。这幅画卷,才成为了中国泼墨山水画上不朽的传奇。

    这样被中国人认可的画作,流传到了日本,当然也会被日本人认可,所以被评为日本国宝之一,也就无可厚非了。

    这幅画和之前的那幅《红白芙蓉图》一样,都是清宫旧藏,原本一直收藏在建福宫的静怡轩,在清朝末年流出了宫中,后来同样是被日本人用不甚光彩的手段给得到了手。

    最开始到日本,是落入了一个叫菊池猩堂氏的手里,可这家伙也是够倒霉,他当初拿到手的时候,这幅画可是一套画卷。

    只可惜他没赶上好时候,1923年东京发生大地震,后来在他的居住地还引发了一场大火,这家伙当时也是疯了似得闯进了货场,把这套画卷给抢出来一部分,剩下的画卷就都全部葬身火海了。

    后来保存下来的这《潇湘卧游图卷》,也就只剩下了这么一部分的局部,后来被那菊池捐献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看着面前这幅虽然号称是残卷,但依旧是篇幅宏大的画卷,金沐晨是难忍心头的激荡。

    要知道在南宋那么一个年代,当时的画家们,居然已经可以画出篇幅如此之大的画作了,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只可惜我们这些子孙不孝,让这样伟大的历史遗迹,居然落入了狼子野心的日本人的手里,而这该死的日本人,本来就地处天罚之国。

    老天爷的惩罚,又殃及到了这样一副伟大的画作,结果搞得现在,任何人都别想一睹这幅鸿篇巨著的全貌,只能看到局部的残片,真是可怜,可叹,更加可恨啊!

    一想到这,金沐晨对日本人的恨意,就不由得又加深了几分。

    正是因为心中对日本人的恨意,以至于后面两幅被日本人评为国宝的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金沐晨都没怎么仔细的看,因为实在是心情坏透。

    因为没心情好好的欣赏那两幅名画,金沐晨索性就放弃了看这些画作,免得负面情绪积累太多,忍不住就当场发作。

    他更是索性就开始把精神都放到这房间里的安保措施之上,这一看可不得了,把他给吓了一跳。

    之前那瓷器展厅里的安保措施,已经是让人头皮发麻了,而这间展厅里的监控设施,在金沐晨看来,简直都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了。

    几乎可以用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来形容,墙壁上,屋顶上,墙角里,甚至干脆就是墙面上,遍布着密密麻麻的摄像探头。

    而且那些画作的外面罩着玻璃罩肯定是没跑了,就连平时根本不怎么出现在博物馆里的保安,这时候也是不断的在这间展厅里来回的巡逻游弋。

    看来日本人是吧这间展厅,当成了整间博物馆的重中之重了呢,防守的非常严密。

    这让金沐晨感觉非常的头疼,前面那几间展厅就不说了,已经防范的非常严密了,而这间更是可以用天罗地网来形容。

    除非你来这里并没怀有什么二心,如果你要是怀有歪心思来的,恐怕还没等你动手,就已经被这帮保安给擒获当场了。

    金沐晨之前也不是没去过别的国家的博物馆,美国的他就去过不少,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他也光顾过,可是防范如此严密的博物馆,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不过在一想日本现在所处的国际形势,也就了然了。

    日本这个畜生国家,即便是到了现在,也不曾为他们当年的侵略战争道过谦,而这世界上被日本人当年侵略最狠,伤害最深的就是南北朝鲜和中国这么三个国家。

    北棒就不说了,现在经常给日本找不痛快,南棒就更不用提了,动不动就会有人来日本,放火,烧烧靖国神厕什么的。

    这两个国家可一直都不曾教育国民,忘记当年日本人给他们带来的苦痛,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国民,对日本人恨得可是相当疯狂的。

    而还有另外一个在旁边虎视眈眈的中国,这让日本人不能不更加的小心翼翼。

    毕竟他们造的孽实在是太深,太多了。

    更何况现在他们还紧跟在他们美国爸爸的屁股后面,做着遏制中国的急先锋,所以他们也害怕,万一哪天要是从中国来那么几个疯狂的极端主义的家伙,要是来他们的博物馆里来捣乱一把的话,那可就糟糕了。

    毕竟这里的这些文物,都有几千上百年的历史了,都是非常脆弱的,可经不起那帮家伙的折腾,所以他们不得不小心应付。

    金沐晨冷笑着继续往后转,然后就看到了那副元代赵孟的《十三跋》的局部残片,看到这样的字帖残片,金沐晨心头一阵慨叹。

    赵孟啊,这可是继王羲之之后,中国数得上号的书画大家了,他的字帖,即便是现在在国内,所有的博物馆加到一起,也就不到四十幅。

    而现在在日本居然有这么一副鸿篇巨制的残片,想想真是特么的可恨,这东西要是在国内的话,哪怕是残片,那也绝对是可以被列入到国宝范围的。

    毕竟赵孟的硬笔书法,可以说是中国书法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而且他的字,那种风骨,是可以和王羲之相比,也不遑多让的成就。

    这片字帖残片,也是之前提到的那个高岛菊次郎捐献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而那家伙当时可没少捐,一次就捐了三百多件顶级珍贵的中国文物呢……

    第799章高度戒备

    说起这高岛菊次郎,这家伙的故事,可就多了。

    在很多普通日本人眼里看来,这家伙是个了不起的企业家,而在日本文物收藏界和考古界的人眼里看来,这家伙绝对可以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为什么这么说,完全还是因为这个家伙对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贡献。

    这个高岛菊次郎出生于福岛县一个贫穷的小渔村,祖上都是做水产品生意的,所以虽然他出生的地方很穷,但是他家境还算不错。

    后来还供他上了大学,而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加入了三井物产下属的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工作,在这期间,曾经多次被派到中国,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

    也就是那段时间,他开始了自己的中国文物收藏,当然收藏的手段肯定是不正当的。

    这孙子是大汉奸汪精卫的好朋友,而他还结交了汪伪政府里的很多高官,比如周佛海,梅思平,林伯生等等大汉奸。

    正是从这些人的手里,他很容易就能弄到当时中国的顶级古董。

    而那段时间,也恰好是他加入了三井物产旗下的王子制纸公司的时候,那段时间,靠着从中国掳掠来的的源源不断的木材,他将王子制纸发展成了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型造纸公司。

    甚至还获得了一个造纸王的外号,甚至还有人说他是日本造纸行业的先锋,代言人云云。

    反而是完全忽略了这家伙,在中国那段时间,通过不光彩手段,到处搜刮中国文物的经历。

    当然这不光彩也就是中国人说说而已,而在日本人眼里看来。他那样做反而是能耐,是给日本国民谋福利。

    尤其是这个老家伙,在战后的一九六五年。把他自己的大部分收藏品都捐献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里面有不少就都是非常珍贵的中国字画。

    就比如这片赵孟的《十三跋》的局部残片。这《十三跋》是元代的赵孟在把玩王羲之当年留下的《定武兰亭》原石拓本之后所写的十三段跋文,当年写出来之后就轰动一时,因为他的字写得实在是太漂亮了,甚至可以和王羲之的原版比较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而这《十三跋》还远远不止这些,后来这赵孟写得高兴了,有直接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全文抄写了一遍加到了这《十三跋》的里面。

    所以当这篇字帖写完之后,就曾经是轰动一时,无数的风流雅士们没有一个不想把这幅字帖给拿到家自己收藏的。所以这片字帖,在当年的中国文艺,学术圈子里的影响力可是相当大的。

    就连一直不怎么懂得欣赏中原文化的蒙古王族都一度曾经陷入了追捧这幅字帖的热潮里,后来落入了蒙古皇族的手里。

    再后来明朝赶走到了蒙元,这幅字帖有落入了明朝皇家的手里,就一直收藏在紫禁城里。

    再后来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在紫禁城里烧杀抢掠了好几天,这幅字帖从那时候开始就留流落到了民间。

    后来钟爱古董字帖的康熙皇帝,曾经数次派人到民间去查找这片字帖的下落,可都没有查出什么结果。

    而这片字帖再度现世的时候。是在乾隆年间,当时是被一个叫谭组绶所收藏的,而他收藏这幅字帖的事情之所以露馅。是因为他家里糟了火灾,而这幅字帖,就是那场火灾当中最重要的受害者之一。

    当年大火被扑灭之后,这谭组绶可是哭天抹泪,当时很多人都问他,那火烧的那么大,你那么不要命的往里面冲,到底是要抢救什么出来啊?

    要知道钱财可是身外之物,毕竟还是小命最重要。再者说了,你们家也是世代经商。家大业大,不差钱。犯不上为了那点银子,而丢了自己的小命啊。

    结果这谭组绶,当时就把心里的邪火,发到了那个劝阻他的人的身上,破口大骂:你丫懂个屁啊,你以为老子真的是为了钱啊?你还真没说错,老子真就不差钱,但是老子这么拼命往里面冲,也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这赵孟的《十三跋》字帖啊!

    他也是情绪过于激动,所以才忍不住把这个猛料给爆了出来,然后大家这才直到,哦,原来康熙皇帝一直在苦苦寻找的赵孟的《十三跋》是落到你小子手上了哈,当年皇帝废了那么多心思来找这宝贝,可你丫居然没拿出来,你这可是良心大大的坏啦,这是欺君之罪啊!

    这事后来经过有心人的传播,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如果这幅字帖要是还完整无缺呢,那这个喜好古董的皇帝肯定是不会放过的,可是都已经烧得七零八落了,就只剩下那么几块残片了,乾

友情链接